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婚姻家庭继承法试卷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六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1.小陈的姨父是小黄的舅父,现小陈和小黄要求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认定正确者是()。A.他们是两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B.他们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C.他们是四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D.他们之间属于旁系姻亲关系,可以结婚2.甲与乙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因经济问题双方争吵不断而解除同居关系,但仍有来往。半年后,乙发现甲与丙同居生活,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人民法院依重婚论处。甲的上述行为()。A.构成重婚B.属于事实婚姻而不构成重婚C.不构成重婚D.依甲与丙同居是否是以夫妻名义进行而定3.按照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下列财产中,属于夫妻个人财产的是()。A.婚后一方接受亲友馈赠的财物B.一方在婚前接受继承而于婚后实际取得的财产C.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D.婚后一方所得的奖金4.甲与乙结婚后以个人名义向其弟借款50万元购买商品房1套,夫妻共同居住。甲乙离婚时,甲向其弟的借款应如何处理?()A.由甲偿还B.由乙偿还C.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D.主要由甲偿还5.甲与乙离婚后,9周岁的儿子丙随父亲甲生活。甲因外出经商,委托好友丁代为看护。一日丁酒醉,丙偷跑出去玩耍,损坏小卖店电视1台。对此,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A.甲承担B.丁承担C.甲与丁承担D.甲、乙、丁共同承担6.由兄、姐抚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的兄姐有抚养的义务。A.丧失劳动能力B.无固定工作C.丧失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D.无儿无女7.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A.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1B.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C.基层人民法院D.基层社会福利机构8.我国《婚姻法》中采用的计算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方法是()。A.罗马法计算法B.寺院法计算法C.以“代”作为计算亲属关系的基本单位D.以上方法综合运用9.村民甲与妻子感情较好,但因其妻接连生了2个女孩而欲离婚,对此,人民法院()。A.可以判决离婚B.必须判决离婚C.在调解无效后,判决离婚D.在调解无效后,判决不准离婚10.张山是现役军人,与李青结婚后两人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张山在婚后耐不住寂寞与部队驻地一女子长期同居生活,李青得知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离婚。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是否判决离婚须经张山同意B.是否判决离婚须部队有关机关同意C.不得判决离婚D.调解无效的,准予离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漏选、不选均不得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我国,叔伯与侄子女之间虽然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亲属关系,但他们之间并不具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B.我国《婚姻法》采用的是罗马法亲等计算法C.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是二代旁系血亲D.自然血亲只能因一方死亡而终止,拟制血亲除因一方死亡外,还可因依法解除等法律行为而终止2.结婚的必备条件有(AB)。A.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男女双方单位同意2C.达到法定婚龄D.双方均已达晚婚年龄3.按照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下列财产中,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有()。A.—方或双方劳动所得的收入B.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取得的经济利益C.一方或双方继承、受赠的财产或取得的债权D.一方或双方从事承包、租赁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4.常某与刘某婚前即约定双方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并到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婚后,由于两人均系再婚,出于对再婚生活的谨慎,双方又签订了婚后财产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人所得财产归各人所有,对方不得干涉,但此协议并未办理公证。就常某与刘某的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双方的夫妻财产约定对双方均有约束力B.双方的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均不具有约束力C.双方的婚前财产约定有效,但婚后财产约定因未办理公证而无效D.因婚后财产的取得尚未确定发生,故双方的婚后财产约定无效5.甲夫妻收养3周岁的乙为养女,一直共同生活。收养关系存续期间,乙的生父母丙夫妻与甲夫妻达成解除对未成年乙的收养关系协议,并办理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收养关系解除后,甲、丙两夫妻先后去世。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A.乙与甲夫妻的收养关系解除后,其与生父母及其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自行恢复氏乙与甲夫妻的收养关系解除后,其与生父母及其近亲属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恢复须协商确定C.乙有权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