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毒理学辅导资料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卫生毒理学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化学毒物一般毒性作用一、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一)急性毒性的概念急性毒性是指机体因一次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而产生的毒效应及死亡。“一次”接触在经口、经静脉途径染毒时,是指将受试物瞬间给予实验动物。而当经皮肤与呼吸道染毒时,则是指在一个规定期间内使实验动物持续接触外源化学物。24小时内分多次给予,(二)急性毒性试验目的与常用参数1.试验目的(1)获得急性毒性参数(LD50最重要),进行急性毒性分级。(2)观察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死亡情况,阐明剂量-反应关系和毒效应的特征,估计对人危害性。(3)为亚慢性、慢性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依据。(4)为急性中毒治疗和中毒机制提供线索。2.常用参数①半数致死剂量(LD50)是对受试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主要依据;②绝对致死剂量(LD100)、最小致死剂量(LD01)、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三)急性毒性试验设计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原则:反应与人近似;操作方便;易于饲养;易于获得。以选择哺乳动物为主。啮齿类动物多选择大鼠。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使用刚成年的动物:大鼠180~240g、小鼠18~25g、家兔2~2.5kg、狗10~15kg。体重变异范围不得超过平均体重的20%。要求每组10只,雌雄各半。检疫适应期一般为5~7天。2.染毒途径的选择一般根据实验目的、受试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人类接触该物质的实际途径和方式选择染毒途径。灌胃针或导管染毒。灌胃体积应一致,以ml/kg体重或ml/g计。具体为:小鼠0.2~1.Oml/只,大鼠3.染毒剂量与分组分组数与染毒剂量往往需要通过预备实验来确定。正式实验一般设5~7个剂量组,组距:(LD100-LD0)/(组数-1)。4.毒效应观察应注意记录发生中毒症状的时间、表现的特点和程度、发生发展过程、死亡的时间及各组死亡的动物数。染毒前后、处死前测量体重。动物及时进行大体剖检,肉眼观察疑有病变并存活24小时者可做病理组织学检查。5.观察持续时间一般要求14天总死亡数。(四)急性毒性评价LD50外,更重要的是全面观察动物的各种反应和变化。LD50只是一个界点剂量。故还需将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及毒作用特征等考虑在内,才能作出全面评价。二、局部毒性作用及其评价(一)皮肤刺激试验皮肤刺激是指皮肤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症变化。腐蚀是指皮肤局部产生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研究(Draize试验)常用的动物是家兔和豚鼠,家兔至少4只,大鼠10只。受试物0.5ml(g)涂于经备皮的皮肤上,覆盖固定。时间为4小时。之后第1、24、48小时观察反应(红斑形成、紫红色红斑并有焦痂形成、水肿形成、水肿隆起),按其严重程度评分并评价刺激强度。(二)皮肤致敏试验选择豚鼠作为实验动物。每天涂皮或皮内注射受试物溶液,共14天,此阶段称为诱导阶段。间隔10~14天后,用激发剂量(通常低于诱导剂量)再皮内注射1次(称为激发阶段),观察有无皮肤反应及反应程度并评分。(三)眼刺激试验4只家兔,兔眼一侧结膜囊内滴入受试物,另一侧对照。根据结膜、角膜和虹膜的反应,按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四)黏膜刺激试验三、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一)蓄积作用的概念外源化学物连续或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接触,当其吸收速度超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时,在体内的总量就会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蓄积作用。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1.物质蓄积化学分析的方法能够测出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2.功能蓄积(损伤蓄积)多次接触一定时间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二)蓄积毒性试验方法(蓄积系数法)多次染毒累积总剂量与一次接触该物质产生相同效应的剂量的比值,即为蓄积系数(K值)。分级:四、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评价(一)亚慢性、慢性毒性概念亚慢性毒性是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反复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而产生的中毒效应。所谓“较长时间”相当于生命周期的1/10(对于啮齿类动物为1~6个月)。慢性毒性是指机体长期(甚至终生)连续或反复多次接触低剂量的外源化学物而产生的中毒效应。(二)试验目的与常用参数1.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目的(1)探讨长期染毒条件下,受试物毒作用性质、特点、毒效应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