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制造业产业功能区提能升级的措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工业空间结构,加快工业园区产业升级、功能升级、效益升级、服务升级,构建制造着眼全球竞争、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承载,制定本措施方案。一、加快空间结构升级,推动多点分散布局向圈链协同联动转变(一)科学布局工业空间。坚持增量拓展、存量提质两端发力,科学编制工业空间布局规划,明确新增工业用地规模,优化存量工业用地结构。每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工业用地面积不低于出让总规模的30%。到2025年,全市工业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20%。优化调整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加强园外存量用地管理,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工业园区紧邻区域成板块的工业用地,纳入园区范围,直接管理;不相邻的成板块工业用地,可纳入园区范围,按“一园多片”管理。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现状成片区域,可纳入工业园区管理。划定工业空间保护线,实施分级保护、闭环管理。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现状工业园区、基础较好的连片工业用地划为工业红线区予以严格保护,红线区内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得调整为非工业用途。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零散现状工业用地、城镇弹性建设区内的现状工业用地划为工业蓝线区,在2035年前予以保留,支持企业提能升级,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未纳入工业园区且在规划集中建设区以外的现状工业用地进行分类处置,经认定近期可以保留的,在符合区域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允许在原有用地上改扩建;不具备新上工业项目条件的,采取复耕复垦、用地置换等方式,引导用地规模向工业园区集中,确保工业用地总规模原则上不减少。(二)加强工业空间协同。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明确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轨道交通、创新药等优势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原则,明确相关工业园区功能分工和空间规模,提升产业协作协同水平。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支持有关区(市)县沿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开展园区共建、资源共享合作。二、加快园区产业升级,推动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三)加快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围绕全市现代制造业体系发展和城市核心功能强化,支持不同类型工业园区根据自身定位,加强资源高效配置,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特色优势,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支持各工业园区围绕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等补链强链,落地一批标志性高能级项目,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饮料、传统家居等产业,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加快生产服务融合发展,推动企业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造纸、家具、铸造、人造板、砖瓦、印染、电镀等生产制造行业为重点,加强存量项目管理、核实在建项目、严控新建项目,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存量产能转型升级。三、加快园区功能升级,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元复合功能转变(五)增强支撑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复合型功能。坚持生产牵引,聚焦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需求,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编制生产配套清单,完善生产服务功能配套,推进科技、金融、流通、信息等生产性服务集群化发展。发挥工业园区科创空间作用,做强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公共平台,推动平台功能共建共享,引导产业上下游、产品全链条机构和企业落地,加快实现功能集成复合。(六)增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社区型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产城一体、功能复合、配套完善、舒适宜居”的理念,加快建设集人文景观、居住消费、生态体验、生产研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社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重点加强产业社区物理空间设计、居住舒适度打造、生活氛围感营造,规划建设多功能、复合化的组群式楼宇,打造可参与、可进入的生态景观,聚焦产业人群生活需求,构建品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独立成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微城市”空间结构。推进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生态场景叠加,形成各类场景交互融合的复合空间。四、加快园区效益升级,推动低密度厂区向集约型综合体转变(七)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推行园区新型供地模式,确保2023年年底前,园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提升园区用地经济密度,对新出让工业用地明确亩均投资、亩均营收、亩均税收等效益指标及相应违约责任,组织工业项目达产/到期考核及复核工作,对不达标企业暂停有关优惠政策、限期整改,确保到2025年,全市园内规上工业企业亩均营收65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工业用地容积率绕城高速以内一般不低于2.0、不大于4.0,绕城高速以外一般不低于1.2、不大于3.0,使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