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海海论文网[www.lw100f.com][Q398089779][13770027843]--浅谈唐代女性服饰体现的阶级性唐代女性服饰史大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其他时期的女性而言,唐代女性虽然较少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服装配饰上面也尽可能多的体现自己的美感和韵味,但同样属于封建生活的从属地位,在服饰上面依然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一、唐代女性的发式与发饰(一)发式中国古代女子常用的发式一般为髻、鬓、寰等,多以髻为主要方式。唐代女性的发式纷繁复杂,无论是髻还是鬓都有很多的样式。贵族阶级是特权阶级,通常有礼服和常服两种。礼服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而常服则较为随意,在《新唐书·车服志》记载皇后之服三“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516-517页在记载皇太子妃与命妇之服中也提到“两博鬓”,由此可见,两博鬓应为皇后及妃嫔所梳理,并且是在重要的礼仪场合,是一种礼节的髻式,并不流传于民间。处于贵族阶级的女性,除了出席一些比较隆重场合以外,平时不需要参加社会劳动,因此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发式上。在这一时期“身份较高的贵族妇女已一变隋代的平云氏单纯,向上高耸,作成种种不同发展”沈从文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上海书店,2002320页,唐代常见的发式有:靠拢结翻绾的反绾髻、向偏侧倒垂的堕马髻、重叠繁复的闹扫妆髻、百合髻、盘恒髻、回鹘髻、祥云髻、同心髻、抛家髻、囚髻、交心髻、飞髻、等等。其中一些在《新唐书·五行志》中也有印证:“僖宗时,内人束发极急,及在成都,蜀妇人效之,时谓为‘囚髻’。”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879页以及“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除了这些之外,贵族女性还会运用假发做成义髻,戴在头发上来增加头发的厚度和高度。唐诗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在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不但如此,她们还会将以前的一些旧的发式进行改造或者干脆自创发式,比如当时的堕马髻既是由前朝的倭堕髻发展改造而来的,而根据少数民族样式自创的有从回鹘传入的回鹘髻。总之,贵族女性的发式变化多,并且能够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处于唐代底层的平民女性由于繁重的生产劳动,并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发式是怎么样的。流行于贵族阶级的高髻不但复杂而且很难自己梳理,也不便于劳作,因此,“常常随手挽个椎髻或高髻,方便快捷”谭燕鹏《略论唐代妇女发式的特点》邢台学院报2009年3月第一期。娼妓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身份低下,常常要以容色来维持生存。但唐代的娼妓又与后世的稍有不同,她们似乎更注重自身的谈吐和技艺,所交往的对象也往往是一些大官贵族或者文人墨客。从发式方面来说,娼妓的发式一般也比较高耸,尤其是在表演的时候,高耸的发式更能增加美感。沈佺期在诗《李员外秦援宅观妓》中就有“拂黛随时广,挑寰出意长。”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1044页当然娼妓的发式远不如贵族华丽。(二)发饰女性一般用来装饰头发的有钗、簪、步摇、梳子等首饰,其中以步摇最为华丽,常以黄金制成,配以珠玉加以点缀。后唐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中记载“殷后服盘龙步摇梳流苏珠翠三服,服龙盘步摇,若侍去流苏,以其步步摇而曰步摇。”五代马缟撰.《中华古今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18页发饰不仅可以美化发髻,而且还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作为贵族阶级的女性,她们整日衣食无忧,挥霍无度。从礼服的角度讲,在出席重大礼仪场合时在发式上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皇后之服:“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955页,“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对宫廷命妇也做了严格的规定,《新唐书·车服志》中记载:“一品翟九等,花钗九树;二品翟八等,花钗八树;三品翟七等,花钗七树;四品翟六等,花钗六树;五品翟五等,花钗五树。”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523页879页524页这里提到的首饰花钗多为金饰。不过身居高位的贵族女性除了根据礼制佩饰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则会根据自身的喜好来选择钗饰。从钗的质地来看有金钗、玉钗、珊瑚等等,从形制上看有雀钗、凤钗、燕钗、鱼钗等等。在《新唐书·五行志》中记载“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了杨贵妃所佩戴的步摇钗“云鬓花颜金步摇”。和凝在《宫词三十首·其二》中描写了宫中女子佩戴的翠钗,“春来新插翠云钗,尚著云头踏殿鞋。”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3887页6982页5649页30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