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通用12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一这个暑假,利用零碎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首先,拖延是很多人都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人在拖延。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而老师们,日复一日的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读完了这本拖延心理学以后以后,发现拖延其实是许多人都在面临的问题。而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拖延问题越来越常见。拖延的成因也有许多,比如完美主义倾向;比如对时间的感觉不切合实际,对任务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量过于乐观,缺乏充足的估计;比如对做事的步骤缺乏详细的了解和预期,不能很好的启动任务;比如对完成任务的悲观;比如企图一下子彻底完成任务,而不知道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读完了拖延心理学和少的力量这两本书以后,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检验书上的观点。试验的课题就是高位刹车灯安装diy。我曾经买了一个高位刹车灯,可是放在那里几个月也没有安到车上去。一直想安,可是一直没有动手,就这样耗着。下决心要把刹车灯安上。可是实际启动任务以后,书上所描述的问题果不其然出现了。实验过程如下:从早上10点开始。原本估计安个灯两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可是实际上弄了一天。首先这个灯没有说明书,也就没有接线定义。于是为了避免走弯路,先花时间在网上查找类似的20led高位刹车灯的信息和别人安装的经验,结果大概花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查到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办法,自己用12v电源做试验,摸索接线的定义,加上中间家里一些杂事打扰,花了一个小时,把接线定义找出来了。这样,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时间从上午10点走到了中午12点。然后把车上大灯拆下来,分析从何处破线,在车上做试验,确定各灯位置和走线。然后在拆下来的大灯上做上标记,继续上网搜索别人的接线办法,思考接线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标上序号,同时在线上做上标记,把延长线接上,并用自粘胶带缠好,外边再包上绝缘胶布。这样时间就到了下午一点。然后吃吃午饭,一点多开始安装。中间加上解决各种细节,比如放倒座椅,拆下护板,安大灯,走线,接线,接左大灯,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等到弄好,已经到了下午4点了。这次实验结果,总共耗时6个小时。原来计划从早上9点开始动工,12点之前完工的。这还是自己在最快两小时搞定的基础上多留了一点时间。可是,我自以为的正常估计,在现实面前碰的粉碎。实际花费时间恰恰是预估的两倍,因为那个理想时间是一切都顺利的最理想情况,可是现实中理想情况是很少发生的。幸亏这次试验是利用假期做的,否则,实验还真完不成。根据这次实验,印证了书中的观点。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上?学生是否对于完成任务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过于乐观,从而一旦不能按照预想完成,就产生挫败感?学生是否对完成任务的步骤清楚明白,而不是笼笼统统?学生是否有一个清楚的时间观念,知道时间是有限的,必须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活动上?这些道理,如果学生能够明白,那么不仅仅有助于他们完成学业,更有助于他们将来在事业上的成功,为他们将来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受益终身。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二很多人都有拖延行为。有的拖延会导致严重的外在后果,甚至严重性会出乎你的预料;有的拖延虽然没有产生严重的外部损失,但是拖延者的内心受到极大的煎熬,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同时,也有一部分人的拖延体现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而在重要事情上,基本都能准时完成,貌似这种情况下的拖延完全可以忽略。我之前也这样认为。随着自己的成熟,对做人做事上的精益求精。我慢慢发现,这种拖延很难根除,在你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就会凸现,影响对自我的认可感。当了妈妈后,我很担心自己的拖延行为在孩子身上放大。为了完善自己,也为了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我特意挑选了这本书仔细研读。从中了解到,孩子的'拖延行为不是单纯从父母身上学习来的,还跟其家庭关系有重要联系。在本书第九章中,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三“你总结写完了吗?”“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于这方面的专业分析,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这本拖延心理学。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自己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且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