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文化人谈文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罗云: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她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很广泛。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具有“大安全”的意思。但是企业安全生产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公共安全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更大范畴来认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范畴可从三个角度划分: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从文化形态来说,安全文化包涵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当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适安全性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意识;保险防范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订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与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的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文化是针对具体人来说的。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般说有五种安全文化的对象:法人代表或企业决策者,企业生产各级领导(职能处室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企业安全专职人员,企业职工,职工家属。企业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安全观念、态度、安全法规与管理知识,不强调安全技能和操作知识。不同的对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其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来建立。3.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从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来讲,有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问题,即行业、地区,企业由于生产方式、作业特点、人员素质、区域环境等因素,造成了安全文化内涵和特点的差异性及典型性。因此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安全文化涉及的领域分为企业外部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区、生活娱乐场所等方面;企业内部领域的安全文化,即厂区、车间、岗位等。例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有针对行业内部(民航、铁路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也有公共领域(侯机楼、道路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教授毛海峰:究竟什么是安全文化,什么不是安全文化,企业到底怎样搞安全文化?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恐怕将来也难以完全取得一致。在我国,存在着广义的安全文化和狭义的安全文化之说。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广义文化概念的延伸,其范畴涵盖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个领域,很难在实际工作中把握。我比较赞成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即把安全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质修养方面,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在学术研究上可以把范围放宽些,而在应用上应该把安全文化和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三方面分开考虑。现在很多企业推行安全文化只是将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转而用安全文化的概念进行包装,并没有抓住安全文化的实质,没有形成安全文化的体系,没有理解安全文化的真谛。国外企业安全文化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safetyculture”,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文化”;另一个是“safetyclimate”,可以称做“安全气候”或“安全氛围”。前者更宏观些,后者是前者的“表现”,是微观的。发达国家有的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