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博—媒介融合时代最活跃的产物-----以橙报官微为例2009060101071智慧媒体融合专业我们知道,在微博盛行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掌握话语权,成为话语的主人,而不是简单的受众,在这个新媒体的生成后,微博自然起到了一个搭建交流互动平台的作用,所有微博用户都已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所谓的“自媒体人”,于是,我们以自媒体人的身份将文字、视频、音乐、图片的各类信息作为发布的内容发布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微博就像是新时代的宠儿般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并接受。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搭建了这样的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平台,让传统媒体下的受众开始尝试摆脱传统媒体对受众的阅读内容、形式的控制,来掌握自己的兴趣爱好,各取所需。这又进一步激发了传统媒体改变营销策略的决心,纸质媒体可以对受众进行研究来改变自己的风格,选择做好生产内容的针对性来弥补其内容上创新形式的不足,最好是在新媒体上作出自己的特色与风格。举个成功的例子,新周刊自开通微博以来,其在信息内容的选择,内容发布的格式,内容语言的创新上都做到了相应的改变,不再像做一份周刊那样局限化了思维,粉丝数的不断增长,评论条数的不断增加,转发数量的不断扩大,这些,都是新周刊以一种新的姿态活跃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最好见证。可以说,这是新媒体胜利的佐证。我校院报《橙》报起初是一份校园纸媒,我们一直在追逐着不一样的效果,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从其他校园媒体中脱颖而出,展现其独有的特色和魅力。终于,在系主任和系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找到了答案,现今是微博盛行的年代,在各大门户将微博大战的硝烟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我们怎可轻易放过这绝好的机会,橙报在把握好纸媒大方向的基础上,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融入到了新媒体的行列,于是,橙报官微诞生了。橙报官微的创立,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表面的那些,从橙报起初的认识到现在每一步的认真实践,我们行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像经历人生之旅般,拾掇起自己的行囊,努力的拼凑,既有回忆无数,更有展望未来。作为官微,首先要有自己的特色,给自身一个明确的定位,更何况橙报本身就一直在追求最特别。于是,在及时转发一些媒体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我们将自己的原创版块分为大学、橙事、资讯、图说、语录、话题、音乐、活动、生活、互动等子分块。而这些分块也各有特点与优势,像“大学”,之前的四六级考试季、校园实践以及胡翼青读书会都有在这个版块上呈现;“橙事”则报道过诸如“年终特刊策划大会”等与橙报相关的事件;“互动”版块有“新传媒系第一届毕业生实习报告会”等的展示;“话题”则多以令人警醒反思为切入口,比如,“大学生无法承受就业压力”、“天冷了,你们还好么?”;“资讯”基本上是从一些大的门户网站搜罗来的一些比较有时效性、比较重大或有关大学生的消息;“图说”主要是发一些搞笑的图片,配一些搞笑的文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活动”这一版块尤为突出,因为这里有太多激励我们的事迹,也有太多感动我们的故事,开辟这个版块并且将其发展下去,正是体现了橙报作为校园媒介对于人性美丽的赞扬与关爱,也正是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人文关怀的感知与认识。用我们的双眼,带领身边的平凡人走进更多人的视线;用我们的双手,给予社会弱势群体再多一点的关爱;用我们的言语,温暖那些心灵和身体都饱受风霜的陌路人···还记得官微成立伊始,关于“南京部分地区拆除报刊亭”一事,橙子们跟随“桥上人家”进行实地采访,并及时更新微博。其后,在南京第一次被冷空气突袭之际,橙子们也出行了一趟,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闹市区那些路边的残疾人以及行乞人,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冷暖;与之相对应的便是2010年12月30日的“橙子们在行动”---南京安德门劳务市场之行,带着最虔诚的祝福与希望,踏上那条未知的道路,我们只是希望,这些为大家所忽视的弱势群,体能够在严冬里得到最最基本的保证。依然记得那些让人心疼的文字:南京是博爱的城市,活在这个寒冬腊月里,以地为席以天为盖的洒脱是不可想象的,风餐露宿几块钱的旅馆都住不起的无奈也是不可想象的。夜晚的街道有昏黄温暖的橘色灯光,有高楼冷峻的背影,有地铁呼啸而过的轰鸣阵阵,也有简陋自制棚内的鼾声大作及汩汩恶臭。冰冷的水泥地,翻了边的凉席,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这是他们的“家”。几次的出行与走访,我们并不是想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去审视这个社会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是希望,带上我们最虔诚的问候,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这些需要社会关爱的人群,小心的走近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冷暖与喜怒哀乐,通过官微这个平台,让社会上更多的好心人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这个社会应该存在的那份关爱。微博,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陌路无助者,得到更多这个社会的爱!在这个信息内容以裂变方式传播的微博时代,媒介的融合已是大势已定,势在必行,传统媒体要想维持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