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内部使用河北省竞秀区《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真题题库及答案【全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写完日记后忘记锁回柜中,被办公室的同事乙发现,乙浏览了甲的日记,并将其发到网上,给甲的生活带来无尽烦恼。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A:荣誉权B:隐私权C:名誉权D:健康权答案:B2.中学生小虎在暑假时到邻居家经营的超市帮忙,邻居答应等假期结束时将给其1000元报酬。假期结束时,邻居以小虎才13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由拒绝给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接受报酬不以民事行为能力为限,所以小虎有权要求该项报酬B:小虎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权要求该项报酬C:小虎有权要求该项报酬,但具体金额应由其和其邻居共同协商D:只有经过父母同意后,小虎才可以要求该项报酬答案:A3.2013年2月1日,甲将位于长江西路的一套自有房产抵押给债权人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3月20日,甲又将该房产抵押给债权人丙,但一直拒绝办理抵押登记。4月13日,甲擅自将房产转让给丁并办理了过户登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甲和丙之间转让房产的合同无效B:甲和丙之间抵押合同已生效C:丙可要求甲赔偿自己所遭受的损失D:乙可对该房屋行使抵押权答案:A4.甲出差前将家中的一台摄像机交由邻居乙保管,在甲出差期间,乙以合理价格将摄像机卖给不知情的丙,对此,()。A:甲可要求乙与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B:甲不得向丙请求返还摄像机C:甲可要求丙赔偿损失D:甲可要求丙返还摄像机答案:B5.判断“抚仙湖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的依据是:A:抚仙湖地区正好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历史上就是地震频发区B: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C:东汉时期,云南横断山脉曾有火山岩浆喷发,导致地形改变D: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答案:D6.甲、乙、丙合伙经营,甲因病死亡,其子丁19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丁不能要求分割甲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B:丁只能要求分割甲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C:丁因继承当然获得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D:经乙丙同意,丁可以成为合伙人答案:D7.甲委托朋友乙通过网络平台给自己的手机充话费,不料乙输错电话号码,将话费充至陌生人丙的手机里,则()。A:甲委托乙为其充话费,应为乙的过失行为导致的损失承担责任B:丙是不当得利,应当将话费返还C:话费是在网络平台上错充的,损失应当由该网络平台承担D:错充话费是乙操作失误所致,应当由乙承担损失答案:B8.根据《合同法》第167条的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此处的“分期付款”是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至少分()次向出卖人支付。A:二B:三C:五D:四答案:B9.沈某将一笔记本电脑遗忘于一辆出租车上,内有重要资料,沈某在电台发布寻物启事,声称将向归还电脑者支付1000元酬金,出租车司机乔某获悉将电脑返还沈某,但沈某拒绝支付酬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沈某已发布了寻物启事,必须支付1000元酬金B:乔某有义务返还乘客的遗忘物,无权要求沈某支付酬金C:沈某对该电脑享有所有权,故不必支付任何报酬和费用D:如沈某拒绝支付酬金,乔某可对该电脑行使留置权答案:A10.甲乙丙丁四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这四个城市为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甲说:“我是广州人。”乙说:“我是上海人。”丙说:“我是深圳人。”丁说:“我不是深圳人。”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A:如果乙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B:如果丙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C:如果丁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D:无论谁说的是假话,都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答案:A11.2010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人数为:A:146.3B:114.4C:132.6D:127.1答案:B12.李明和赵红于2008年3月结婚,后因感情破裂于2012年5月离婚,离婚时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二人产生了分歧。下列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A:2010年李明和赵红共同经营的价值80万的商店B:2008年2月李明父母赠与李明一栋价值25万元的房子C:2009年李明因意外交通事故获得医疗赔偿3万元D:2008年1月份李明发明专利所得10万元答案:A13.甲、乙、丙三人在单位顶层露台饮酒,酒醉后一起将空酒瓶往楼下扔,恰好其中一个瓶子砸伤路人丁,但无法查明是谁扔的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