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ABCA、财政性B、专用性C、分散性D、外在性2.下列支出项目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有:ACDA、补助下级支出B、向外国政府的捐赠支出C、债务利息支出D、灾害救济支出3.市区某个人出租房屋取得全年租金收入30000元,应向税务机关缴纳哪几种税?各缴纳多少?(1)应纳营业税=30000×5%=1500(2)纳房产税=30000×12%=3600(3)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900×7%=63元(4)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0/12-800)×20%×20=4080元4.某技术员在一家设计所工作,本月取得工资收入3600元,另从一家建设单位取得图纸设计收入3200元,按协议规定,税款由支付单位承担。(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2000-5000元的,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元,劳务报酬所得的所得税税率为20%),试计算该个人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1)工资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3600-800)×15%-125=295元(2)劳务报酬应纳营业税=3200×5%=160元(3)设计收入(“劳务报酬”)净收入的应纳所得额=(3200-800)/(1-20%)=3000元5.某演员2002年5月参加一场演出,取得出场费10000元,她将此出场费中的4000元捐赠给“希望工程”,请计算该演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6.某电视机厂(一般纳税人)销售给某商场100台电视,不含税单价为2300元/台,已开具专用发票,双方议定送货上门,商场支付运费1500元(开具普通发票)。当月该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3400元。该企业应纳增值税是多少?财政第一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剩余产品价值的再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国家是行使征税权的主体(二)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四)税收体现着一定的分配关系(五)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一)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垄断可以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存在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二)市场缺陷的表现1、收入分配不公。市场分配是按要素分配,注重效率,必然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使收入分配失去公平。公平和效率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也就失去了效率。2、经济波动。自发的过度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买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需求过旺,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卖方的过度竞争会造成价格大战,需求不足,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经济波动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三)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私人物品能分割开并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收益或成本。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例如,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受益于国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每个人都可以从天气预报得到气象信息,等等。有些公共物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他性,但有时排除成本太高,因而经济上不可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3、混合物品(1)排他性非竞争性(2)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例如,一座桥梁,在不过分拥挤的条件下,多出一辆车通行,并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也就是增加一辆车通行并不增加边际成本,具有非竞争性;但要阻止车辆通行也是可能的,只要设置一个岗亭即可做到,所以又具有排他性。有些物品只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不充分的非排他性,这种特征往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前一种情况还以桥梁为例,该桥梁通行的车辆已经接近或超过负荷能力,如若再增加通行车辆,则必须增加执勤人员来缓解通行的车流量。后一种情况可以一座花园为例,一座花园,即使设置围墙,也不可能排除路人闻到花香并享受净化空气故好处。(四)公共需要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由政府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