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北省双滦区整理《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完整题库附答案【能力提升】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与乙分别就一项相同的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请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此类事项?()A:一体对待B:使用在先C:申请在先D:完成在先答案:C2.甲误将一件内藏5000己人民币的旧大衣扔到垃圾堆,旧大衣被拾荒人乙拾到,并发现了此钱。后甲闻讯前往乙家要钱,未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依据先占原则得到衣服和钱B:乙应将钱还甲,仅仅保有大衣C:该钱为隐藏物,乙因发现而取得D:甲已丢弃衣服和钱,不应该再要回答案:B3.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达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海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到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A:聪明的物种更能适应环境B: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北极环境日益恶劣答案:B4.颜料的三原色是指:A:红黄蓝B:红黄绿C:黑白黄D:红黑白答案:A5.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其管辖的法院是()。A:双方当事人协议确定管辖法院B: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C:原告所住地人民法院D:被告所住地人民法院答案:B6.在清朝(),清廷颁布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废止。A:康熙年间B:乾隆年间C:光绪年间D:嘉庆年间答案:C7.下列选项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某市公安局B:某合伙企业C:某高校D:某有限责任公司答案:B8.甲从乙处购买一批货物,向乙支付1万元定金,现乙拒绝履行合同,甲有权要求乙返还定金()。A:1万元B:3万元C:4万元D:2万元答案:D9.甲将一套邮票卖给乙,丙也想买,遂威胁甲。甲只好将该套邮票卖给丙。丙的行为违反的民法基本原则是()。A:公平原则B:自愿原则C:平等原则D:等价有偿原则答案:B10.甲、乙、丙三人在单位顶层露台饮酒,酒醉后一起将空酒瓶往楼下扔,恰好其中一个瓶子砸伤路人丁,但无法查明是谁扔的酒瓶。丁应向谁请求赔偿()。A:只能向乙请求赔偿B:有权请求甲、乙、丙承担连带责任C:只能向甲请求赔偿D:只能向丙请求赔偿答案:B11.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C: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D: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答案:B12.浣纱溪畔苎萝村,是西施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________,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的浣纱溪的________,使得西施有了倾国倾城的容貌和________的心灵。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A:村落滋润冰清玉洁B:乡村润泽兰心蕙质C:乡井滋补秀外慧中D:村庄滋养秀色可餐答案:A13.能够代理的行为有()。A:占有行为B:表见行为C:法律行为D:事实行为答案:C14.尽管新儒家学者无一例外地夸大了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化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是需要否定和批判的;但此种影响的实际存在倒确乎是毋庸置疑的。A:对儒家哲学作用的夸大所造成的影响B: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可能对社会发生的影响C:新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D:儒家哲学在过去发生过的实际影响答案:B15.沈某将一笔记本电脑遗忘于一辆出租车上,内有重要资料,沈某在电台发布寻物启事,声称将向归还电脑者支付1000元酬金,出租车司机乔某获悉将电脑返还沈某,但沈某拒绝支付酬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沈某拒绝支付酬金,乔某可对该电脑行使留置权B:沈某对该电脑享有所有权,故不必支付任何报酬和费用C:沈某已发布了寻物启事,必须支付1000元酬金D:乔某有义务返还乘客的遗忘物,无权要求沈某支付酬金答案:C16.甲、乙就一套登记在乙名下的房屋的所有权问题发生争议,法院判决该诉争房属于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