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质量管理体系与品管工具》目录单元一、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1、何谓质量1、何谓质量2、ZD的思想3、伟人的话4、质量文化的四个特点5、质量文化的作用6、现场主管的质量职责和作用思维质量观念质量第一1、割草的男孩2、小和尚撞钟3、降落伞的故事4、扁鹊论医5、刻板的德国人1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飞翔的鹰11、制造过程中应抓好下列工作为什么QC天天找我麻烦?13、质量是什么?14、正确的品质观念1.“用户至上”、“用户第一”、2.“市场竞争是赢得用户的竞争”、3.“只有用户满意,企业才能生存”,4.“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5.“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6.“用户满意是企业永无止境的追求”、7.“以自己的永远不满意达到用户完全满意、”8.“在用户完全满意之前,我们将永远不能100%满意”、9.“谁要是让客户不满意,我们就让谁不满意”,10.“用户永远是对的,如果不对请参照第一条”15、质量文化的四个层面16、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框架17、质量文化的构建18、质量文化的发展与优化19、追求质量就是成就自己20、如何创建自己独特的质量文化21、塑魂22、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质量文化23、李健熙与韩国三星日本佳能公司的创业史中有一个「十美分」的故事:总裁御手洗毅早年在美国考察中,看到日本货因为质量问题,被美国人普遍认为是只能在十美分的廉价店中销售的破烂,一种屈辱感使他立志今后只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发誓要让美国人刮目相看。在「十美分」力量的鼓舞下,佳能产品不只是受到美国人的喜爱,更走向了世界。感谢伤害你的人,感谢瞧不起你的人,感谢为你带来苦难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化身为魔鬼的天使。战败后的日本,经济一片狼藉。面积比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还小,但是人口却有美国的一半,几乎没有自然资源,日本人面临着生存挑战。40年代时日本质量低劣,“MadeinJapan”成了国际上的大笑话,因为它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50年代后,日本确立了质量兴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先是从美国请来戴明博士等质量管理专家讲学,向美国虚心学习统计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并造就了石川馨等一批优秀的质量人才,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始终。到6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QCC”、“TQM”等新理论和新方法,培养了大批卓越的质量人才。人的质量的决定了产品质量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不到半个世纪,日本的汽车、钢铁、电子、家电、照相机等一大批产品质量超过美欧国家,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制造”已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日本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戴明被称为“日本企业之神”1951年,日本科工协会设立日本全面质量管理最高奖“戴明奖”,以奖励质量管理方面的杰出企业及个人。1960年,日本天皇裕仁颁发戴明二等瑞宝奖。26、质量--国民之素质27、海尔品质观念三株,3年销售额提高64倍,达80亿,15万员工保健品帝国,就是因为“8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轰然倒塌.秦池古酒一度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因销售规模极度膨胀,自己生产不过来,就到四川等地收购一些小厂的散酒,导致质量严重下滑,结果被市场淘汰.日本三凌汽车,因为汽车设计有缺陷,频频招回汽车维修,而且事故频频,企业的信用和清楚汽车销售严重下滑,已经陷入困境29、为什么99%还不够好?30、质量控制的六大天敌31、质量管理原则7.别人能做好品质,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好?8.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烂的品质是烂的人干出来的9.你的下一道工序就是你的市场,下一道工序是用戶!将下一道工序当作是你的消费者,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品质、对消费者负责。10.全员品质,全面品管,全员参与。11.我们的工作就是零缺陷12.质量是免费的13.质量重在预防单元二、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2、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3、质量管理体系的阶段和要求(PDCA)4、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2、质量方针(满足要求,不落俗套)示例例1: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深圳锦绣中华)例2:创新高质意纯艺精持续进步满足客户例3:以服务树信誉、以信誉拓市场、以管理求效益、以顾客满意为最根本追求。(某服务企业)事事做好,处处把关;点点滴滴见真情。一打就通,一呼就应,每天为您进步。运输安全准点,服务永不停步。一流产品给客户,一流管理求发展。3、质量目标示例5、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人治粗放重视质量是有代价的,3、领导的作用:(1)管理承诺(2)制定方针目标(体现领导作用原则);(3)增强员工意识促进方针目标实现(体现全员参与和领导作用原则);(4)确保关注顾客要求(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确保适宜的过程(体现过程方法);(6)确保建立一个有效体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