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湖北省团风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内部题库及答案(夺冠)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B: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C: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D: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答案:B2.“过错推定”本质上属于()。A:公平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结果责任原则D:过错责任原则答案:D3.颜料的三原色是指:A:红黄蓝B:红黑白C:红黄绿D:黑白黄答案:A4.下列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说法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所作的证言均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成为公司股东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申请专利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担任公司董事、监管和高管答案:D5.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诺?()A:甲在报纸上刊登附有价目表的广告称:本书店新到新华字典100本,预购者可在一个月内汇款,款到寄书。乙汇款给甲B:某超市向伊利公司发出订购牛奶1000箱的要求,蒙牛公司得知后向该超市表示接受其在要约中规定的条件C:移动公司向用户小张发出彩铃业务订购短信邀约,并表示未回复视为承诺,小张未回复D:某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本公司有新疆贡枣出售,欲购者请速与本公司联系,小王打电话给该公司订购若干答案:A6.下列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是()。A:甲某基于重大误解而与乙某订立的买卖合同B:9岁小学生与某公司签订的接受5000元赠与合同C:张某以欺诈手段与王某订立的买卖合同D:12岁小学生与某电脑城签订的购买一台价值9000元电脑的合同答案:D7.甲供货商与乙公司订立供货合同,规定甲应于2014年12月1日交货,乙公司应于同年12月7日付款。11月底,甲供货商发现乙公司财产状况严重恶化,无支付货款之能力,而且有确切证据,于是提出中止合同,但乙公司不同意。根据合同法原理,有关该案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供货商应按合同约定交货,若乙公司不支付货款可追究其违约责任B:甲供货商有权不按合同约定交货,除非乙公司提供了相应担保C:甲供货商无权不按合同约定交货,但可以要求乙公司提供相应的担保D:甲供货商无权不按合同约定交货,但可以仅先交付部分货物答案:B8.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应承担()。A:按份责任B:过错责任C:公平责任D:连带责任答案:D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A:地震造成地形的改变既有隆起也有下降B:山区发生地震就会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C:地震崩塌的山石往往在山下形成地震湖D:地震极震区的人首先必定感受到上下跳动答案:A10.甲将一套邮票卖给乙,丙也想买,遂威胁甲。甲只好将该套邮票卖给丙。丙的行为违反的民法基本原则是()。A:平等原则B:等价有偿原则C:公平原则D:自愿原则答案:D11.依据我国现行民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A:受孕B:年满16周岁C:年满18周岁D:出生答案:D12.甲(男,22周岁)为达到与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的真实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因双方经常吵架,乙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A:认定为可撤销婚姻,乙可行使撤销权B: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宣告婚姻无效C:对乙的请求不予支持D:宣告婚姻无效,确认为非法同居关系,并予以解除答案:C13.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邻接权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和()。A:广播电视组织权B:署名权C:发表权D:报酬权答案:A14.张某系某村农民。某日于完活回到家后,发现路边有一受伤马驹,经寻找无人认领,张某便将其领回家中,并为其包扎好伤口。不料过了几天,张某家里来客人时,马驹受惊而将客人踢伤。张某去管束马驹,也被马驹踢伤。张某支付客人的医疗费与自己的医疗费共3000元,并在家养伤数日,导致田间麦苗枯死。数日后,马驹的主人找上门来,索要马驹。张某与马驹的主人就费用问题发生纠纷。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张某有权请求马驹的主人支付马驹的饲养费用B:张某有权请求马驹的主人支付其妻子看病的医疗费C:张某有权请求马驹的主人支付给马驹治伤的费用D:张某有权请求马驹的主人支付客人和自己的医疗费用答案:B15.甲、乙是夫妻,共育有一子一女,均已成年,甲的老父亲因缺乏劳动能力而与甲、乙一家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