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_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2005,28(5:1259-12621259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郑涌ΞΞ黄藜(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Ξ摘要自恋是一种形式多样化的综合性人格构造,它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本研究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自恋人格问卷。经对大学生被试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因素分析得出显性自恋的四个维度是:权欲、优越感、特权感和自我钦羡;:易感质、特权感和自我钦羡。(3:,而后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键词:自恋人格显性自恋隐性自恋1问题提出自恋,、爱恋自己。然而我们都会认同,“自爱”、“自尊”等。在英语文化中,narcissism(自恋一词源自希腊语的narkissos,对应的英文词是narcissus,既是指一种植物,水仙花,也是一个人名,那喀索斯。其典故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喀索斯,因爱恋自己的水中倒影,日渐憔悴而死,变做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花朵(水仙花。关于自恋,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严格的操作性定义。在临床的层面上,自恋被看作是一种人格障碍。在美国1980年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中,自恋人格障碍首次被列为一种独立的人格障碍。在DSM-IV中将自恋人格障碍描述为一种普遍夸大的行为模式(存在于幻想或实际行为中,需要羡慕,缺乏同情心,从成年早期开始出现,并表现为多样化的形式。在非临床的领域,一般认为自恋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化的、综合性的人格构造,是个体对于自身、自身想象以及自身在他人眼中形象的过分专注和沉迷,是一种对于自身重要性的夸大感觉,认为自己比其他的人都更为优越,并相信自己有资格获得特殊权利和待遇。自19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似乎进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年代,社会风气开始倾向于追求个人价值和实现个人幸(megeneration,又称福,因而有称为“自我的时代”“自恋的(ageofnarcissism。与此同时,不少研究者对自恋人格时代”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如,从理论上(精神分析的观点、客体关系理论等探讨自恋人格的发展过程、构造、类型及多种表现形式;从病理学角度研究自恋与各种精神疾病(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的关系;有大量的研究涉及到自恋人格的评估方法、以及对自恋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还有一些研究从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出生顺序等方面考察自恋的发展特征。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且经常出现相矛盾的结论。一些研究者认为,自恋是与适应不良和;但同时也有研究者强调,自恋是与心理健康的一些指标相联系的。在对自恋的测量中也发现,自恋的某些特征与心理健康的指标成正相关,而另一些特征则与完全相同的指标成负相关。并且有不少研究发现,迄今运用最为(NarcissisticPersonalityIn2广泛的两个量表“自恋人格问卷”[1](NarcissisticPersonali2ventory,NPI和“自恋人格障碍量表”[2]tyDisorderScale,NPDS彼此之间竟然缺乏关联[3-5]。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研究者开始关注自恋是否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如果一方面说,是心理分析学派有关自恋发展的观点引导了研究者们提出自恋人格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假设,那么自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所呈现的这种矛盾情形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这一有关自恋人格的重要假设的发展。而另一种解释这种矛盾的假设是,自恋人格是一个健康-不健康的连续体。从这一观点出发来看待自恋的两种不同形式则发现,隐性自恋的特征更多的位于这一连续体不健康的一极,而显性自恋的特征更多的位于这一连续体健康的一极。在我们看来,国外对自恋人格的研究虽然比较成熟,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自恋的结构和定义还不够清晰;自恋是否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终身性人格特质;自恋究竟是一个两极的连续体(健康与不健康,还是表现为单极的两种不同形式(显性和隐性。至于国内有关自恋的研究,仅见有少量从社会学、文学角度进行的探讨,未见心理学界对自恋的科学系统的研究。自恋文化在我国其实也古已有之,但我国与西方在文化背景及传统价值观上毕竟有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自恋,到了所谓崇尚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中有何表现,是一个十分有趣而有意义的问题。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被试为在校大学生,整个研究被试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开放式问卷调查的被试,共67名;第二部分是初测问卷的被试,共500名;第三部分是正式问卷的被试,共606名。Ξ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招标委托课题(教社政司[200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