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南省湛河区2024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完整题库(各地真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先将一套商品房租赁给乙,后又将这套房屋卖给丙,丙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现丙要求乙搬出房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房屋所有权的转移不影响甲与乙的租赁合同效力B:甲与丙的房屋买卖合同是有效的C:甲将房屋卖给丙侵犯了承租人乙的优先购买权D:丙要求乙搬出房屋是合法的答案:D2.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监护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公安局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可以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也可以由人民法院裁决C: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的,关系密切的朋友可以成为监护人D:监护人因不履行监护职责,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无须承担赔偿责任答案:C3.陈某外出期间家中失火,邻居刘某呼叫救火并参与扑火。在救火时,刘某手部烧伤。事后,刘某花去医疗费3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陈某应偿付刘某100元B:陈某应偿付刘某200元C:陈某应偿付刘某300元D:陈某无须偿付刘某答案:C4.静脉产业: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A:某企业规定,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并明确废弃物的管理原则,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B:德国的绿点公司负责社区黄色垃圾箱和垃圾袋中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处理费用由获得“绿点”标志认证的企业或销售商支付C:某企业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经济模式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并注重资源利用,关注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D:当今,世界发展遇到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变废为宝是解决的有效途径,如某企业利用花生壳生产夹板作为建材,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答案:C5.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均自申请日起计算。其中,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年。A:15、5B:25、15C:20、10D:30、20答案:C6.发酵工程,就是通过研究改造发酵所用的菌以及应用技术控制发酵过程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发酵产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发酵工程的产品是:A:醋B:酱油C:加酶洗衣粉D:维生素答案:C7.外国独资的企业在中国境内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方法是()。A:设立中方全权经营的子公司B: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方公司代理C: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工商行政部门核准登记D:无法取得,只能建立无法人资格的办事处答案:C8.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因管理的是()。A:参加志愿者活动B:误将他人的牛当自家的饲养C:自费将因受伤而昏迷的路人送医院救治D:将他人抛弃的病羊领回家饲养答案:C9.惠能和尚有诗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此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限夸大心的作用B: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C: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否认心外物质世界的存在答案:B10.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的是()。A:甲在淘宝开店,挂出一件标价100元的新款衬衣,并表述见单发货B:甲网站弹出广告窗口,乙汽车商以10万元特价出售B级汽车C:甲在校园网上发布,有一本旧书以30元出售,有意者按帖中所留电话号码联系D:甲商场用电子邮件向客户邮箱发送当期商品价目表答案:A11.甲将自己拥有的一幅名人所作的画卖给乙,约定好乙在签订合同的第二日来取画,结果在签订合同的当晚,该画就被小偷丙盗走,转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该画享有署名权B:乙对该画享有所有权C:丁对该画的占有属于善意占有D:丙对该画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答案:C12.目前,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在同等水平下,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学生比江苏、河南等地的考生考上重点大学要容易得多;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在入学率、升学率以及所在学校的硬软件配备方面都要强许多。这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重点高校在省际间分配严重不均,由于教育资金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分配严重不均,对于这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区域差别”,教育资金分配的“城乡差别”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A:教育资源及经费不足,顾此失彼是正常的现象B:教育资源及经费紧张,但主要是由于分配不公平不合理造成了差别C:中国的教育太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