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五明治维新【历史背景】1.内忧:A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政治:幕府体制激化社会矛盾,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政治危机。2.外患:以美国为益的西方列强入侵,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内容】1.政治:彻底被除旧政治体制。A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C189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2.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先是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针,后改为“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3.军事: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A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对官兵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B设立专门军事院校,培养高级军事人才。C建立近代化海军。D军事机构改革中逐渐形成了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E扶持军事工业,发展军工生产,极力改进军事装备。F建立近代警察制度。4.实行文明开化,用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A教育改革: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创立专业技术学校;推行军国主义教育。B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C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欧化”运动。【影响】1.积极: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A加强了中央集权,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制国家。B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C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D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局限性:A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沉重灾难。B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专题六戊戌变法【历史背景】1.国际局势: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政治(阶级):民族资本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早期维新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先导作用。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面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内容】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4.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特点】1.涉及的领域较广泛,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从未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2.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显示出改革力量弱小。4.从性质上看,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5.从目的上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6.从推行过程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7.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失败原因】1.根本: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巩固势力十分强大。2.主观:A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C变法诏书和一纸空文,无法推行,地方官员阳奉阴陪,改革措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