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区域发展《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3期DOI:10.3969/j.issn.1674-8905.2012.03.015经济增速放缓之我见张志远(上海市统计局,上海200003)摘要:中国经济增速呈现出放缓的态势,短期看主要归因于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从中长期看则是经济逐步进入转型发展阶段的必然性表现。因此,处理和应对经济增速放缓,要更多地立足于确保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解决好自身存在的中长期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形势;转型发展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一年或更长时期的低经济增长、相对多的失业人数和收入的缓GDP为47.16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慢增长。众所周知,为了应对急剧增加的通胀压力、抑制房地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2011年GDP增速呈现出逐季回落的产市场泡沫的滋生,2010年以来我国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态势。对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各方媒体的解读具有较大的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异,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增速策”,这些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同时,也抑制了经济的高速增放缓的态势呢?长,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是自身主动调控的一、客观认识经济增速放缓结果。尽管GDP增速呈现出放缓的态势,但目前的增速仍然处二、逐步适应经济增速放缓在较高水平。2011年9.2%的增长速度仍高于年初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速的放缓,从短期看是受国际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GDP增长8%的目标,即便第四季度当季8.9%的增速也仍然比政策的影响,从中长期看也是中国经济逐步进入转型发展阶段8%高出近1个百分点。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的表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受益于“人口红利”和对外开进程来看,2011年的增速处于中间略偏下水平,并未达到历放,中国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史低谷。从全球来看,中国GDP增速也仍然处于遥遥领先地迅速崛起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经济平均增速持续保持在位,2011年美国GDP增速仅为1.7%,英国更是低至0.9%,联10%以上。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合国和世界银行对2011年全球GDP增速预测也仅为3.1%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城镇化水平达到3.2%。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尽管经济增速放51.3%。缓,但“经济运行仍然在正常区间”。在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一些制约经济继续高增经济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是受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长的因素逐步凸现。一是刘易斯拐点临近,“人口红利”作用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正在衰减;二是随着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迷,尤其是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世界经济存在二次价格的显著上升,要素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开始削弱;三是地探底的可能,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不断下调方债务风险加大,根据国家审计署审计,2010年末中国的地世界经济增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全球经济处于水方债务余额已达10.7万亿元;四是在过去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深火热之际,中国经济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外部需求持续减长的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动力不足的同时,消费迟迟不能少,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仅2011年中国出口有效拉动经济。对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往产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就达67起,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程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继续支撑GDP的高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度的影响,致使中国长期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严的动力逐步转向创新推动、消费拉动。峻挑战。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速放缓也存在自身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著名经实践看,经济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引发高通胀的可能性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说过,短期内没有任何制止通货膨胀的办和必然性,尤其是通过信用膨胀和货币膨胀得以实现的经济高法既能产生良好效果又不致有所损失,制止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增长最终必然引起通货膨胀,这也是近两年中国面临持续通货48《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年3期区域发展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从增长方式看,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还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尤是粗放式的,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典型特征是高消其是东部沿海地区要率先推进经济转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耗、低效率和高污染,是对中国相对贫瘠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产业和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基础和传统环境的巨大消耗和破坏。另外,中国经济长期高增长也造成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