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初中物理教材章节分析一、分析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种安排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增强,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要综合运用前面的受力、二力平衡、牛顿定律知识;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基本理念。二、分析章节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第三节“大气压强”,是对压强公式的应用,以及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也是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讲解测量的方法。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应用压强关系通过科学探究来认识和了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及流体压强,以及飞机的升力的产生。三、分析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难点:压强的公式应用;液体重力和压力的关系;流体流速大、压强小;应用压强知识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本章共四节的内容,压强规律是压强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压强知识和分析压强问题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从而更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知识上讲,要用到受力、压强、二力平衡的概念;从技能上讲,要用到测力计等。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压强规律,最关键的是实验方法。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本节课“压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学习科学猜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表格、分析论证、感悟科学方法。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中,在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本章的第三节“大气压强”也是一个重点,它是压强规律的具体体现,可综合前面章节所学内容直接导出压强公式。而教材在安排上采用了先科学探究,后理论推导的顺序,是新教材对新课标倡导的科学探究在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上的具体体现。概念: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大小:在受力物体是水平面的情况下,压力(N)=物重(G)单位:牛顿(N)概念: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形变效果)的物理量,即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P=F/S(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压强单位:帕斯卡,即牛顿/平方米运用:⑴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3)掌握压强的大小和压力手里面积的关系产生原因: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因此水侵入物体存在压强。压力特点:加在封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公式:P=ρgh式中g=9.8N/kg或g=10N/kg液体压强规律:1,、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2、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运用:搞懂连通器原理产生原因:地球表面的空气受到重力作用。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存在)著名实验大气压强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小)标准大气压: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Pa变化规律: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气压与沸点关系: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减小,气压增大时增大,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说水的沸点是100℃必须强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流体流速小、压强小四、章节的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定律及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会使用各种测力计,会同时测量大气压强;理解压强规律并能计算;能自我探究后面章节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等规律,并会利用压强规律计算简单的压力问题。本章有较多的科学探究实验: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强规律”;“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它们是呈现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做到: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计划实验方案,接着进行探究过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尝试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通过生活与物理,物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