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精品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春季校园招聘7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1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完整版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春季校园招聘7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100题内部题库含答案(模拟题)第I部分单选题(50题)1.印章是表示公文生效的凭证。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公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印章用(),不得出现空的印章。A:红色B:蓝色C:黑色D:绿色答案:A2.为实现组织既定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工作过程,属于管理的()职能。A:计划B:控制C:组织D:领导答案:A3.请求指示的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A:辅助咨询B:审查认定C:委托代理D:审核认可答案:B4.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也是行政监督中()。A:司法监督B:社会监督C:内部监督D:立法监督答案:B5.公文发文字号的编排顺序是()。A:作者代字、顺序号、年份号B:作者代字、年份号、顺序号C:年份号、作者代字、顺序号D:顺序号、年份号、作者代字答案:B6.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上行文。在这种公文中,行文机关()。A:可以要求上级对报告的质量表明态度B:不得夹带请示事项C:可以向上级提出解决某个亟待办理问题的申请D:可以借此机会要求上级对某个问题作出答复答案:B7.公文的语言应当是:A:活泼俏皮B:古朴典雅C:华丽流畅D:庄重严谨答案:D8.上级机关对下级布置任务、指示和安排工作,适用()。A:转发性通知B:指示性通知C:发布性通知D:知照性通知答案:B9.在下列选项中,()不是事业单位。A:中国气象局B:四川省人民医院C:人民日报社D:四川青年旅行社答案:D10.在公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述表现出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一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②当双重领导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时,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③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达,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要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提炼与明确。④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词“啊”、“呢”、“吧”等,“吗”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A11.在《××县××局关于××同志违纪的处理意见》中,针对××同志的行为有“耍赖”“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等表述,这违反了公文的:A:法定性B:规范性C:政策性D:实用性答案:B12.20XX年4月15日中新网发布了一条《X地警察强挖古树与村民冲突致10余人受伤》的消息,消息内容是“4月13日,X省XX市古蔺县箭竹乡乐园村,当地政府出动特警等强挖百年古树,事件造成包括13岁学生在内的数十名村民受伤”还配有现场新闻图片,该地政府已发公文,但依然引发冲突事件,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该类公文不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②该类公文在地方上权威性还没有形成③在发该公文前还要做好沟通工作④此类事件不应该发公文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答案:A13.假设**区人民政府对该公文进行回复,则可采用的文种是()。A:批复B:通知C:决定D:函答案:A14.《在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群众——吉安市加速推进精准扶贫的调研与参考》根据此标题可以判断此文是()。A:简报B:报告C:总结D:调查报告答案:D15.正确的授权并不是全权放任、撒手不管,而是保留着某种控制程度的授权,这体现了行政授权的()。A:适当控制原则B:权责一致原则C:充分信任原则D:权力授权原则答案:A16.工作计划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情况分析、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A:取得的成绩B:工作经验C:工作的步骤和措施D:工作教训答案:C17.公文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发号施令的手段,是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工具。公文在实施领导、实施管理中能够发挥控制、令行禁止、组织协调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了公文的()。A:明事通情作用B:商洽联络作用C:参谋决策作用D:规制令使作用答案:D18.为加快文件的传递,可采用()。A:平行文B:下行文C:多级行文D:上行文答案:C19.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需要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择优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