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庭的语录关于家庭的语录(1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家庭的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家庭的语录11、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2、育儿简直就是世间最典型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件。在孩子小时候你给了他多少幸福和快乐,他将来就会带给你多少幸福和快乐。同样,你给他多少不快乐,他长大后就会还给你多少不痛快。3、阅读贫乏的人,往往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4、不要害怕孩子犯错,所有的过失都是成长的功课。拒绝错误就是拒绝成长,用期许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那些“闯祸”行为。5、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曹丕6、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罗伯特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8、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托尔斯泰9、有害的教育方法: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凡事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宽容、做榜样才是上策。10、冲突里没有教育——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11、苦口婆心的教导一点都不值得赞扬,儿童需要糖,生理如此,心理也如此。12、舒适的'家庭生活,是帮助一个男人成事立业的要素。——雅科硕13、真正影响孩子的是,“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所有的教育其实都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14、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兰尼15、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里耶16、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古德《家庭》17、即便学校教出的是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远比培养出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学者要强得多。18、一棵树长得好不好,不在于是种在皇宫还是种在乡野,在于根须所触的土壤和枝叶承受的阳光是否给了足够的滋养。19、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人唯有爱才有成长,关系里唯有自由才是成全。20、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培根关于家庭的语录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行为的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爱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孩子如果做了十天,九天都做得好,只有一天没做好,我们不但要记住表现不乖的那一天,更要记住表现好的那九天。◆在平时的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家长的目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壮。◆粗暴的教育培养出毫无耐心的孩子,训斥命令的教育培养出唯命是从的孩子,而民主的教育方法则培养出思想有见地的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你正走向成功;和孩子成为朋友时,你已成功了一半;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时,你才取得了真正的成功。◆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个世界里都有太多的奥秘,需要父母精心阅读和探索;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要园丁精心耕耘,热心呵护,耐心期待,就一定能如期绽放。◆父母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关于家庭的语录31、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2、在孩子成长的路途上,家长能做的不是替代,而是帮孩子尽早地学会适应。3、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帮助孩子在过渡时期走得平稳。(小初衔接)4、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5、家长的教养方式、孩子的性格、习惯等都会影响孩子的适应能力。6、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才是最优的教育资源。7、最好的学校也会有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