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安全意识心得体会1000[环保新闻报道中的科学传播意识]翻开近一时期的报纸杂志,有关pm2.5(细颗粒物)的报道十分抢眼,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媒体都把后面的数字2.5写成了与前面pm同样大小。众所周知,h2o(水)、so2(二氧化硫)等专业符号中的数字2绝对不能写成和前面的字母一样大小,但在这些pm2.5的报道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写错了。在近年的媒体刊用稿件中还有诸多类似问题需要注意。环保新闻现在成了受众关心的热门新闻之一,记者在报道时更要注意坚持科学精神,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避免出现误导受众的情况。由“专家”引开去环保新闻报道中离不开相关专家意见,他们的话表明了记者和媒体的倾向。比如在影响范围较大的大连px(对二甲苯)事件中,众多媒体的报道中说有专家称“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此观点在网上和关注此事件的人群中影响很广。2011年8月11日深圳某报在报道px事件时就说这一观点来源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针对这一传言,有名有姓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曹成波教授说,这个说法是空穴来风、查无此事。后经《人民日报》记者采访证实,国内外任何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规章制度,都没有这一规定,日本横滨的px装置与居民区仅一路之隔。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工周学双表示,从环境安全角度出发,化工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该设置适当的防护距离,距离远近要看工厂的规模大小,还要看当地的气象条件等。再比如,现在人们谈癌色变,好多致癌物质都来自于周边企业的“三废”排放,遇到这类问题,媒体如何把握报道的“度”呢。其实,接触一般的有害物质都有个安全阈值,只要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就可以。比利时在1999年曾发生过政府集体辞职事件,起因是“有毒鸡肉”。1998年,该国在鸡饲料中查出致癌物二噁英,鸡饲料里有,鸡肉和鸡蛋里肯定就有,人食用后二噁英在脂肪组织中蓄积,进口该国鸡肉的周边国家就慌了。风波平息后,有科学家计算一下,如果真吃到这种鸡,连吃50年,每天吃半只才能得癌症。砷是重金属吗。2010年10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本市将开展监测五种重金属污染》一文。文中说:“本市即将开展对铅、汞、锡、铬、砷五种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文中把砷归为“重金属”,其实,这一说法有误。砷,旧名“砒”,符号为as,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灰色的晶体具有金属性,但性脆而硬。从元素周期表上来看,砷属于非金属,由于其进入生物体内导致的病理及毒性特性和重金属的性质非常相似,我们把砷当做重金属或类金属来看。砷和砷的可溶性化合物都有毒,高纯砷可用于半导体和激光技术中。虽然一些砷的晶体具有金属性,但砷为非金属,不属于金属,更不是重金属。重金属一般指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如铜、镍、钴、铅、锌、锡、铬、锑和汞等。对人体具有毒性作用的重金属称为“重金属毒物”,如镉、铬、铅、镍等。重金属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会存留、积累和迁移,但不会消失,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如果再细究,记者是非专业人员,发布消息的单位应该是有专业人士把关,不会出现此类较为低级的错误。从文中可知此消息的发布单位是XX省卫生局,难道他们也搞错了。对比10月14日的《京华时报》刊登的《XX省将监测五种重金属污染》可发现,该文提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表述“本市将建立铅、汞、铬、镉、砷五种重金属及类金属(以下统称重金属)污染监测体系”。看来,记者在报道此类新闻时,切不可自以为是,删除原稿中的一些关键词。污水处理值超标“很正常”这几年,为了降低水体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含量,全国各地都在大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按照一般理解,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指标必须和设计相一致。但在实际运作中就会产生不一致现象,而且还“很正常”。2011年,记者在参加XX省有关部门组织“三晋环保行”活动,在XX县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记者了解到该处理厂的设计能力为一级b,这一标准对应的cod指标是50至60,高于此范围为超标,低于此范围就为一级a标准。而在记录表中,记者发现最好的指标竟然有38、46等数字,凭着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本想武断地认为企业所填报的数字有做假的嫌疑。但随行的XX省引黄工程管理局水处理专家郝斌给记者解释了这一数字产生的科学性。专家说,目前的生活污水处理在消减cod环节一般都采用生物处理法,打个比方说就是微生物把污染物当食物吃掉,水就变干净了。由于是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量没有达到设计时的满负荷进水量,微生物消化污染物的时间和数量就会增多,出水效果就会比设计标准还干净。事后记者感到后怕,如果当时没有咨询专家,仅凭书本知识教条地进行报道,看似抓住了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