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在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20世纪的史学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自上而下"看历史与"自下而上"看历史就是具有标识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所谓"自上而下"(topdown)看历史,实际上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一场史学革命。它是将政治领袖和统治集团参与的公共事件或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变革作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的一种历史编纂立场。美国史学家鲁宾逊指出:"政治史是最古的、最明显的和最容易写出的一种历史。因为君主的政策、他们所发布的法律和进行的战争,都是最容易叫人记载下来的。国家这样东西,是人类的最伟大的和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人们最值得知道的过去事实,都是同国家的历史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兰克、德罗生、毛兰勃莱克、傅利门等人都把政治史看成真正的历史。"(鲁宾逊:《新史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几乎同时,李大钊也批评旧史中"只是些上帝、皇天、圣人、王者,决找不到我们自己","中国旧史,其中所载,大抵不外帝王爵贵的起居,一家一姓的谱系,而于社会文化方面,则屏之弗录"(李大钊:《史学要论》)。从那以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这在西方可以年鉴学派等等的"新史学"为代表,在中国可以顾颉刚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这场革命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史学实践也只是在近20年中才取得较大进展。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自上而下"看历史把目光投放到更为宽阔的领域,使史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由此带动了史料来源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但研究者的立场却因缺乏主体的自觉,有可能依然是高高在上的,可能会不自觉地带着某种优越感,"自上而下"地审视芸芸众生及其命运。这就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所进行的研究带有某种猎奇猎艳的色彩,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对于我们过去知之甚少的东西进行了解的欲望,而没有真正采取一种同情理解的立场;二是导致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反思和解释的忽略,似乎持"新史学"立场的人只注意一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而不去关注那些宏大历史叙事。这决不是"新史学"的初衷,而是对"自上而下"看历史的视角的扭曲。此外,"自上而下"仍可以是旧史学的某种特征,正如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所说,在中华帝国时代,农民起义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反常的现象,因此在以政治决策和事件为主的传统史学中,也会关注普通民众(ErlcHobsbawm,"OnHistoryfromBelow",OnHistory,TheNewPress,1997)。但这种关注是把民众视为犯上的盗贼,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恰恰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立场的反映。"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提出,恰恰是对前者概念体系的重大改进。"自下而上"(bottomup)看历史,更强调一种立场的调整。当然,如果没有"自上而下",对"下"就没有丝毫了解,因此,"自下而上"是建立在"自上而下"的基础之上的。按霍布斯鲍姆的说法,"自下而上的历史"(historyfrombelow)亦可称之为"草根史学"(grassrootshistory),但这并不意味着研究停留在对草根社会的关注,而是要从民众的角度和立场来重新审视国家与权力,审视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审视帝王将相,审视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现象。譬如,我们以前非常关注明清代嬗,但是那似乎只是崇祯皇帝、袁崇焕、李自成、努尔哈赤、吴三桂、多尔衮等人的事情,后来我们说不要只关心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这些问题便开始被人遗忘。实际上这两者都有偏颇,因为明清之际的重大变化不仅影响着上述精英人物,也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再譬如张居正改革,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的是,"一条鞭法"是张居正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对此的评价也就局限在这里,而没有想去问普通的劳动者对"一条鞭法"是怎么看的,从而给予其全面的评价和认识。因此,如果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去观察这样的重大事件和制度,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就有可能深化,甚至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自下而上"看历史,是历史编纂学上的一个阶段性的进步,西方史学近年来的所谓"政治史的复兴"就是明显的表现。但是,体现这一立场转换的史学实践在中国目前还只是凤毛麟角。对历史的思考当然是永不停顿的,我们还不能对停留在这一立场的转换表示满足。正如美国物质文化史家卡尔森所说,对那些以往从未在历史研究的舞台中心出现过的普通大众或弱势群体的关注,"根本上并非因为他们的史学家庇护人是一些狂热的平权主义者。对历史研究忽视的大多数的认识必然导致史学家对社会的新强调,即将社会强调为一个正在运行的有机体,一个相互依赖的个人与群体的共同体--因此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无关宏旨"。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