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一、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二、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三、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可分为:1、工序基准,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2、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3、测量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四、作为基准点、线、面在工件上不一定具体存在,而由某些具体的表面来体现这些表面称为基面。五、作为基准,可以是没有面积的点和线或很小的面,但代表这种基准的基面总是有一定面积的。六、工件的装夹包括定位和夹紧两个过程。定位是指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工艺过程。夹紧是指将工件定位后的位置固定下来,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工艺过程。七、装夹的方法:1、直接找正法: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表面单一,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生产率较低的加工情况。2、划线找正法:用于单件中小批生产中加工表面复杂、加工精度要求不太高、生产率较低的铸件加工情况,也可用于大型铸件的精加工中。3、夹具装夹:无需划线和找正,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生产率高,广泛应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中。八、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六个定位支撑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运动自由度。九、应用六点定位原理时注意下列几点:1,设置三个定位支撑点的平面限制一个移动自由度和两个转动自由度,称为主要定位面。2,设置两个定位支撑点的平面限制两个自由度,称为导向定位面。3,设置一个定位定位支撑点的平面限制一个自由度,称为止推定位面或防转定位面。4,一个定位支撑点只能限制一个自由度。5,定位支撑点必须与工件的定位基准始终贴紧接触。6,工件在定位时需要限制的自由度数以及究竟是哪几个自由度,完全由工件该工序的加工要求所决定。定位支撑点所限制的自由度,原则上不允许重复或相互矛盾。十、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正确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十一、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十二、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十三、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第二章一、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毛坯选择:对零件作结构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零件尺寸要合理(尺寸规格尽量标准化、尺寸标注要合理)。2、零件结构要合理P22、P23(零件结构应便于加工:a、一个零件上的两相邻表面间应留有退刀槽和让刀孔,以便在加工中进刀和退刀。b、应使刀具能顺利的接近待加工表面。C、转孔表面应与孔的轴线相垂直。d、零件外表面加工比内表面加工更方便容易,故应尽量把加工表面放在零件外部。e、配合面的数目要尽量少,这样可降低零件精度,制造容易,装配方便。f、应减少零件的加工表面面积,这样可降低道具消耗,减少装配时的修配工作量,并能保证配合表面接触良好。g、减少加工的安装次数。零件应便于度量、零件结构应有足够的刚度。)对毛坯的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零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2,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3,生产类型。4、车间的生产能力。5充分注意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二、工序: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序是工艺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三、工步: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四、进给:在一个工步中,若被加工表面需切去的金属层很厚,要分几次切削,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进给。五、安装:安装时指工件(或装配单元)通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六,工位:工位是指在一次装夹中,工件在机床上所占的每个位置上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七、用毛坯的表面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基准成为粗基准;采用已加工的表面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八、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在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以及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样的设计要求。1,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2,工件表面间相互位置要求原则。3,余量足够原则。4、定位可靠性原则。5、不重复使用原则。九、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在选择精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减少误差,保证加工精度和安装方便。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自为基准原则。4、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5、定位可靠性原则。十,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择考虑的因素:1,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