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摘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对满足河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对文化强省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以更新思想观念、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强化品牌意识、改进传播的方式和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路径,不断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新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课题。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047-021问题的提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文化产业被公认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甚至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越来越多的省市也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新阶段取得领先优势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已经踏上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新征程。作为著名的文化大省,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相对缓慢。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相比,同全国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十二五”期间,各省都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如上海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是2010年1630亿元的130%;广东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占GDP的比重2015年要超过6.5%,比2010年增长0.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河南一定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必须首先突出河南的文化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在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以“创意河南”为引领,研究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使文化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奋力实现河南由资源大省向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强省的跨越。2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005年8月,河南正式确立了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全省上下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将文化产业列为全省支柱产业。经过近几年的谋划与发展,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多成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新型文化产业初露端倪,等。但是,我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也是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文化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发展苗头目前发展文化产业热情高涨,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竞相上马,文化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各种资本也纷纷涌入文化产业。这一方面体现了各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也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出现有的文化项目前期考察、研究、论证不够,盲目上马,效益不佳,导致了急功近利,欲“立竿见影”而后快的较为混乱的局面,且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样的盲目的发展文化产业只能带来低回报,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当注意从文化资源中汲取发展的动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创建精神文明的财富,形成中原文化特色。2.2文化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从整体上看,河南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附加值逐年提高,但是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3%;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为163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9.6%;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52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6%;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6.1%。还有一些地方在紧追不舍,其中不乏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跻身于“千亿元俱乐部”的省份。2010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80亿元,占全省GDP的3.4%,与一些发达省份的文化产业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不难看出,河南文化发展的现状距达到文化强省的目标尚有很长的距离。为此,河南省必须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以壮大文化实力和竞争力。2.3文化产品创新力不足,知名文化品牌偏少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一批知名品牌。但现在河南的知名文化品牌还不够多,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影响还不够大,品牌的市场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发掘。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产品,一定要体现个性,体现创新性,才能有竞争力。实际情况是,河南有些地方由于文化资源开发、经营、推广低效粗放,有些产业文化品牌打造乏力,品牌效应不高,直接导致文化产品档次低下,不能满足人们文化消费方面“高、新、精”等个性化需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