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对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促进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重要支撑。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费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三、重点任务(一)全面促进绿色食品消费大力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完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加强节约减损管理,提升加工转化率,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到2025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10个以上。建立健全绿色餐饮标准体系,深入开展绿色餐厅、绿色餐饮企业和绿色餐饮街区创建活动,鼓励“种植基地+厨房”、智慧数字经营等新模式发展,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餐饮产业链,推动餐饮持续向绿色、健康、安全和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建立健全接待、会议、培训及食堂用餐管理制度,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督促餐饮企业、餐饮外卖平台落实好反食品浪费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引导消费者合理、适度采购、储存、制作食品和点餐、用餐,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在全社会树立绿色餐饮的消费理念。把节粮减损、文明餐桌等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指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依法依规依约落实节粮减损、文明餐桌等要求。(二)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推动完善绿色纤维及其深加工产业链,推广应用生物基纤维及再生纤维规模化制备、节水节能印染、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装备和技术,提高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等绿色纤维使用比例,鼓励发展绿色服装设计和制造产业,提升绿色低碳服装供给能力。鼓励服装生产企业申报废旧纺织品服装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强废旧纺织品定向回收、梯级利用和规范化处理。全面推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采购具有绿色低碳相关认证标识的制服。规范旧衣物公益捐赠,鼓励企业和居民通过慈善组织向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依法捐赠合适的旧衣物。鼓励具备资质的机构和组织合理布局设置旧衣回收网点、专用回收箱或相关设施,积极发展在线回收、一袋式上门回收等新型回收模式。(三)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加快发展绿色建造和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建材宣传和下乡等活动。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推动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将节能环保要求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30%。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环保灶具、节水马桶等节能节水产品。倡导绿色低碳家居生活方式,合理控制室内温度、亮度和电器设备使用,减少无效耗能。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提升建筑用能电气化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8%。稳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四)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积极落实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财税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提高城市公交、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等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以甲醇汽车和纯电汽车为重点,加大甲醇加注站、充电桩的建设力度,加快构建形成方便用车、养车的市场环境。到2025年,新增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1%,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力争超过40%。加强新能源汽车使用保障,推广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覆盖,打造全省统一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快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到2025年,建成普通公路服务区充电网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进加氢站、交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储氢、运氢、加氢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支持“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电池银行”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大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