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0页共NUMPAGES10页第PAGE\*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五、欧美主权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一)主权债务的度量应包括“隐性债务”部分Reinhart和Rogoff(2008)从70个国家两个世纪的主权债务违约历史中全面清晰地描述了“隐性债务”问题的重要性——政府常常存在远高于记录水平的隐性债务。而Winkler(1933)关于外债的经典研究中,早已提到了隐性债务的问题。中国HYPERLINK"http://gov.hexun.com/pbc/"\t"_blank"人民银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指出:“政府部门债务水平较低,但隐性负债问题值得关注”。其中,政府部门隐形负债规模较大,可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分析。从中央来说,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共管基金;一些政策性或准政策性金融机构大量发债,以及一些政企不分的部门负债较高。同时,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也存在缺口。隐形负债的第二个维度是地方政府。央行报告显示,2010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贷款余额占同期一般贷款的比重仍然较高,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不够规范,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加大。此外,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存在欠账,以及村镇债务等隐性负债问题,都增加了财政风险。此外,央行还着重强调了房地产信贷风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9.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超过各项贷款余额增速7.6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贷款新增2.0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7.4%。(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周期较短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表明,主权债务危机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具有周期较短的特点:IMF用1972年至2000年数据发现,主权债务在违约后的第一年借贷成本在违约前的基础上平均上升4%,而该额外成本到了第二年就会下降至2.5%而在违约两年以后,主权债务利差基本可以回落到违约前的水平。(三)重组进程顺利与否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至关重要从经济增长速度角度出发,主权债务违约国家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GDP平均增长速度要比没有经历主权债务违约的国家(其他情况类似)低1.2%,不过该现象也集中在违约后的第一年。未能顺利重组违约债务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要比成功重组的国家大很多。根据英国央行的研究结果,未能和债权人达成重组协议国家的GDP所遭受的损失要三倍于顺利重组债务的国家——顺利重组一般意味着债权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补偿或承诺。主权违约国对其所在地区其他国家的牵连十分明显:上世纪80年代新兴市场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骤减,这其中包括并没有违约的主权经济体。而目前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已经扩散到主要经济国家,投资者对整个欧洲经济体债务问题的担忧导致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四)财政纪律至关重要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效用有限,而且财政失衡可通过实际经济、金融市场和机构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一,大量国债的发行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净“挤出效应”,从而降低财政支出的乘数作用。第二,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使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产生怀疑,李嘉图等价将会起作用。理性的人们会意识到,用国债弥补赤字,意味着把当前的困难转嫁给下一期,为了应付下一期的多纳税,人们在现期就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从而使政策失效。第三,较高赤字导致的较高国债发行量意味着较高的利息支付额,人们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怀疑,投资者将要求更高的风险贴水以补偿承受越来越严重的信用风险。风险贴水的上升将提升金融机构和众多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五)削减开支、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是当务之急欧洲国家都被迫开始大幅削减开支,纷纷草拟计划削减财政赤字,一些国家正计划提高退休年龄,取消一些福利。但仅仅依靠简单全面的紧缩政策不足以走出危机,只能暂时安抚紧张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削减开支幅度过大,将显著抑制需求,很容易使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发生逆转。而且政府产生的赤字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拯救金融机构,现在却要通过简单地削减全民福利来弥补,在政治上也不得人心。此起彼伏的罢工潮反过来又会拖累经济复苏。阿根廷总统最近就警告说,希腊政府为应对债务危机采取的经济紧缩政策正在重蹈当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的覆辙。当年阿根廷政府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援助也同意了类似的经济紧缩方案,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造成阿根廷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要走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