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32页共NUMPAGES32页第PAGE\*MERGEFORMAT3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2页《当代媒体评论研究》教学大纲金梦玉(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本大纲针对本科教学使用,共研究生学习时参考。(2006年5月1日)第一版:2003年9月9日第二版:2004年5月14日(一)课程性质与要求学习新闻评论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对于事件的感受力,培养自己的分析事物、评价事物、表达意见的能力。新闻评论起始于情况的掌握。学习新闻评论,要求对于任何重大事件,首先要尽快获得资料、信息,掌握情报,其次,分析判断事件的性质,形成自己对于这一事件的表达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传播学看来,就是没有资料积累,就没有表达权。在这方面,优秀评论员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老新闻工作者林放在上班前,到茶馆去吃茶,了解民声,为当天的评论题目打下腹稿;年轻的电视评论员白岩松掌握材料的方法;香港凤凰卫视的特约评论员阮次山每天7点到……开始读报、上网、看电视等等,了解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背景资料,为他的评论做准备。有了这种训练,在其他事情上,我们就受用无穷。新闻评论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功能、源流与传统;掌握新闻评论选题、立论、标题、结构、说理论述的基本要求与方法;熟悉新闻评论各类体裁、样式的写作或制作要求:掌握运用新闻评论常用体裁和分析新闻评论作品的能力。学习新闻评论课程的要求:1、学习典范新闻评论作品。2、学习评论背后的东西:评论动机、评论认识与概括的思维机制(能力及表现)3、评论欲望:社会思维背景、社会心理。4、进行新闻评论的系统训练5、练习评论。大约4—6篇。(二)教学方法新闻评论课程学习的三字诀:“讲、评、练”。(1)结合教材,认真阅读和分析例稿,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从《评论作品选》中吸取写作经验。(2)经常阅读(收听、收看)报刊、广播、电视评论;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分析等教学方式。(3)精心练习写作,做好作业讲评。本门课程全部作业共写作6次,包括小论文1次,分析评论作品2次;写作评论3次,其中1次要求上指定的网站论坛发表。(三)教材推荐教材: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参考教材:涂光晋《广播电视评论学》作品选:《典范新闻评论选》(电子文档版本)(四)课程考核:1、作业考核占30%;2、参加课堂讨论、辩论赛等,占10分;3、课程笔试占60分。4、上网、给报纸投稿发表新闻评论视其质量,可以替代作业考核、课堂辩论赛等,占50分。(五)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评论的地位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新闻评论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第二章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第一节新闻评论的源流从古代论说文到报刊政论从报刊政论到新闻评论第二节著名评论家与评论传统王韬的政论梁启超的政论、时评李大钊的评论鲁迅的杂文邹韬奋的小言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小型化趋势融合化趋势个性化趋势开放化趋势多元化趋势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新闻评论的原则新闻评论的标准第四章新闻评论要素新闻评论内容要素新闻评论结构要素第五章新闻评论的基本体裁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第六章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策划新闻策划与评论策划评论栏目的定位与篇目(节目)的策划第二节评论的选题评论的第一道工序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类型第三节评论的立论立论的前提立论的要求第七章广播新闻评论第一节广播评论的特点广播的传播方式对广播评论的影响广播评论的个性特征第二节广播评论的独特形式广播谈话及其类型评论员(主持人)评论与口头评论音响评论及其种类第八章电视新闻评论第一节电视评论的特点电视传播方式对电视评论的影响电视评论的个性特征第二节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画面的类型与运用原则同期声的概念与表现功能屏幕文字的作用与运用方式解说与论述性语言的特点与要求第三节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谈话类评论的特点与节日形态主持人评论的特征与表现方式电视述评的特点及其样式第九章广播电视评论的共性问题第一节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与立论第二节广播电视评论的个性发展方向第十章新闻评论写作的技法第一节新闻评论中的理、事、情第二节新闻评论说理的两个原则第三节分析与综合第四节夹叙夹议(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