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江苏省滨湖区《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真题【考试直接用】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平等原则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集体行使职权D: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答案:B2.甲已婚,与乙女发生婚外情,并在外同居。甲去世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留给乙,乙因此与甲妻丙诉讼,法院判乙败诉。关于本案,下列有关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7错误的是()。A: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冲突时,公序良俗原则优先B:意思自治原则是有限制的C:具体法律规则在适用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适用一般法律规则D:意思自治原则并不能支持甲立遗嘱将遗产给乙的行为答案:A3.在夫妻双方没有约定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中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A: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B: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C:一方的知识产权收益D:一方的婚前财产答案:C4.某公司业务员李某因严重违纪被F公司开除后,为报复该公司,李某用盖有F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与M公司订立一份购销合同,M公司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F公司所在地,F公司拒收引起纠纷。以下正确的足()。A:李某行为为有权代理,合同无效B:李某行为为滥用代理权,合同无效C:李某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有效D:李某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答案:C5.亚健康是对生物有机体生理机能状态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生理机能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由健康过渡到疾病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质变发生之前的这个特殊阶段即是亚健康。A:老王退休后连续多次在医院体检发现血压很高,但是他从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B:小兵正在读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他经常熬夜学习,最近感到眼睛看东西有一层雾气,医学专家说这可能是假性近视C:小刚的爸爸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腹内有个肿瘤包块,医生说可能是长期劳累所致,劝其休养,可是他因没有任何外在征兆而并不在意D:小刘在上周六出去购物时遭遇抢劫,在搏斗中被歹徒用匕首捅伤,现在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医院进行最后的康复调理答案:A6.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A: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B:不可能构成犯罪C: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D: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答案:B7.这种绝对平均主义虽然充满着诱人的理想色彩,又有反对封建农奴制的革命性质,但归根到底,是不可能实现的________。A:虚无缥缈B:无源之水C:空中楼阁D:过眼云烟答案:C8.依据我国现行民法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A:受孕B:出生C:年满16周岁D:年满18周岁答案:B9.在清朝(),清廷颁布谕旨:“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最终废止。A:乾隆年间B:光绪年间C:嘉庆年间D:康熙年间答案:B10.李某与方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期间,李某欲购买该租赁房屋,该房屋所有权人方某表示同意,该房屋所有权自()时转移。A:该房屋租赁合同生效B:该房屋租赁合同到期C:办理该房屋过户登记手续D:李某占有该房屋答案:C11.小林今年29岁,但属于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有一天,小林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向祝某购买了一辆卡车。小林买车的行为属于()。A:可撤销行为B:无效行为C:有效行为D:效力待定行为答案:C12.尽管新儒家学者无一例外地夸大了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在现代化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因而是需要否定和批判的;但此种影响的实际存在倒确乎是毋庸置疑的。A:对儒家哲学作用的夸大所造成的影响B:儒家哲学的精神义理可能对社会发生的影响C:儒家哲学在过去发生过的实际影响D:新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B13.近年来,不少国家纷纷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类在享受自己获得和创造的财富时,会不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逐步意识到自身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A: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适应环境B: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C: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D: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退化答案:B14.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