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辽宁省凤城市《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王牌题库带答案(达标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将自己拥有的一幅名人所作的画卖给乙,约定好乙在签订合同的第二日来取画,结果在签订合同的当晚,该画就被小偷丙盗走,转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对该画享有所有权B:丁对该画的占有属于善意占有C:甲对该画享有署名权D:丙对该画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答案:B2.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A: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物之间的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C:民事法律关系是受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D: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答案:A3.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A:范围B:价格水平C:数量D:质量水平答案:B4.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是指()。A:其客体智力创造过程是无形的B:知识产权是无形的C:其客体智力活动是没有物质形态的D:其客体智力成果是没有物质形态的答案:D5.下列关于各物权转移发生效力的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B:因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导致物权转让的,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C:动产物权的转让,一般自交付时发生效力D:不动产物权的转让,一般自交付时发生效力答案:D6.李某8岁的儿子小勇平时非常调皮,经常用石头砸坏别人的东西,攀摘花草树木等。一日,当小勇在家门口玩耍时,遇见刘某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王某见状说:“你敢不敢把那个镜子砸碎,敢的话就算你厉害。”小勇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6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另一日,小勇在学校上自习课时与同学小雷发生争执,并将小雷的手臂打伤,小雷治伤花去医药费1000元。A:连带责任B:补充责任C:保证责任D:按份责任答案:B7.下列情形中,经营者无须承担民事责任的是()。A:某二手家电市场在人口处标明“售出商品,概不负责”,于某从该市场购买的彩电有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未获应允B:张某在饭店就餐时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后发现放在餐桌上的手机不见了C:某小卖部低价处理临近保质期的牛奶,王某购买后当天饮用就出现了腹泻情况D:某网店以低价出售某高档护肤品牌的试用装,小丽购买后发现是假货答案:B8.甲与乙在篮球赛中不慎发生碰撞,两人均受伤,各花去了5000元医疗费。据查,甲乙两人均无过错。请问,甲的人身损害应由谁承担?()。A:乙B:甲和乙C:甲D:甲或乙答案:B9.甲将自己的自行车赠送给好朋友乙,但并未告诉乙这辆自行车的轮胎有慢跑气的问题,后导致乙骑车去抢购某打折商品时误了点没买上。乙的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A:甲B:甲和乙C:甲或乙D:乙答案:D10.中学生小虎在暑假时到邻居家经营的超市帮忙,邻居答应等假期结束时将给其1000元报酬。假期结束时,邻居以小虎才13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由拒绝给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虎有权要求该项报酬,但具体金额应由其和其邻居共同协商B:只有经过父母同意后,小虎才可以要求该项报酬C:小虎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权要求该项报酬D:接受报酬不以民事行为能力为限,所以小虎有权要求该项报酬答案:D11.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A:地震首先破坏地面建筑物B:地震带给人类巨大的伤害C:地震灾害后的主要表现D:地震的表现即地面的破坏答案:A12.甲、乙订立了一家猪肉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5头家猪,分别为家猪1、家猪2、家猪3、家猪4、家猪5,总价款为1万元。乙向甲交付定金3000元,余下款项由乙在半年内付清。双方还约定,在乙向甲付清家猪款项之前,甲保留该5头家猪的所有权。甲向乙交付了该5头家猪。A:乙B:甲和乙C:甲D:租金应退还庚答案:C13.陈某因病入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这在民法上属于()。A:民事行为B:准法律行为C:事件D:偶然事实答案:C14.我国《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