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云南省《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真题题库带答案AB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与乙结婚五个月后,乙怀孕,甲病故。当时,甲、乙共有财产18000元,甲之父丙提出与乙平分。乙不同意,遂向法院起诉。请问:人民法院对这笔财产权如何处理?()A:乙得12000元,丙得6000元B:乙得12000元,丙得3000元,为胎儿保留3000元C:乙和丙平分,各9000元D:乙得6000元,丙得6000元,为胎儿保留6000元答案:B2.某单位值班人员未经领导同意,________脱岗,________没有及时发现火情,延误了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A:擅自以致B:擅自以至C:私自以致D:私自以至答案:C3.刘某是精神病患者,在其妻的陪伴下外出散步,顽童甲前来戏弄,刘某受刺激追赶,其妻竭力阻拦无效,刘某将顽童甲的头打破。甲的医疗费应当()。A:主要由甲的监护人承担,刘某之妻也应承担B:完全由刘某之妻承担C:主要由刘某之妻承担,但甲的监护人也应承担D:完全由甲的监护人承担答案:C4.颜料的三原色是指:A:黑白黄B:红黄蓝C:红黑白D:红黄绿答案:B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丁与其妻子感情确已破裂,在其妻子中止妊娠11个月后,小丁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法院不应受理B:小兵与小丽未办理结婚登记,因感情破裂,小兵起诉至法院要求小丽返还给付的彩礼,法院应当支持小兵的诉讼请求C:小红18岁时按村里习俗嫁给了杨某,半年后两人感情不和,小红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法院应判决离婚D:小张与小李结婚前,小张的父母购买了一套房屋表示赠与两人作为婚房,这套房屋在小张和小李结婚后属于小张个人财产答案:B6.甲的母亲去世后,甲的父亲将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非常不满,遂停止向无劳动能力的父亲提供生活费。其父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其父提供生活费10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B: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C: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D: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答案:A7.人类的未知领域并非一个闭合的圆圈,而可能是在许多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更深邃处延伸的过程。无论对人类全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意味着所知更多、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A:人类应该努力丰富知识宝库B:人类永远面对探索未知的挑战C:人类永远面临知识贫乏的困境D:人类应该更加敬畏未知领域答案:B8.法定继承人不包括()。A:非婚生子女B: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儿媳或女婿C:被继承人的儿子,故意杀害被继承人D:被继承人的女儿,因抢劫而被判刑答案:C9.2014年,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仅占学前教育学校的:A:0.075B:0.096C:0.066D:0.104答案:A10.王某拾到李某丢失的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A:合同之债B:不当得利之债C:无因管理之债D: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答案:B11.甲乙丙丁四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这四个城市为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甲说:“我是广州人。”乙说:“我是上海人。”丙说:“我是深圳人。”丁说:“我不是深圳人。”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A:如果丙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B:无论谁说的是假话,都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C:如果乙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D:如果丁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答案:C12.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A:管道破裂B:桥梁断裂C:通讯中断D:山体滑坡答案:D13.()是依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A:形成权B:抗辩权C:请求权D:支配权答案:A14.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B: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C:我国《婚姻法》鼓励晚婚晚育D: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答案:A15.在下列各种事由中,不属于提存原因的是()。A:债务人无正当事由拒绝受领B:债权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未确定监护人C:债务人提出抗辩D:债权人下落不明答案:C16.孤寡老人胡某生前立下遗嘱,写明在其死后存款归其学生王某所有。胡某死后,王某接受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