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来之不易的成绩两大考验,检验曾家山蔬菜产业的综合实力。一是市场的考验。曾家山蔬菜产业自20xx年以来已连续四年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面积、产量、效益逐年递增,20xx年,面积及产量增幅更大。据统计,全年整个曾家山商品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了6.5万亩,比20xx年净增了1.5万亩,其中:涨幅最大的海椒比20xx年净增了5000亩,其次是早秋甘蓝比20xx年净增了近20xx亩,同时,今年大部份菜农积极推广使用种植新技术,改进施肥方法,大力施用测土配方肥,加强病虫害防治,蔬菜单产普遍较往年提高10左右,从而使20xx年蔬菜供应总量比往年大幅增加。但是,今年相邻的陕甘渝黔等省竞相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尤其是早甘蓝连续多年高价位运行之后,今年突然大面积滞销,市场销售形势十分严峻。这无疑也是对曾家山蔬菜产业的一次严峻考验。二是自然灾害的考验。今年,曾家山遭受了多年不遇的夏伏旱连秋旱天气,严重影响蔬菜正常生长,个别品种日灼病严重发生,病虫害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是,曾家山蔬菜终因其优越的品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经受住了两大考验,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三大突破,曾家山蔬菜产业再上新台阶。20xx年是曾家山蔬菜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与往年相比,实现三个新突破。一是产业发展规模有新的突破。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较往年有大幅增加,蔬菜产业重点乡镇由过去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7个,重点村由过去的27个增加到现在的35个,户均种植蔬菜达10亩(含洋芋)以上的户达到5000户,占总户数的36左右。二是产业效益取得了新突破。20xx年,除了近20xx亩春甘蓝出现烂市,但所占的比例不到5,而且,在同一地块内通过种植秋甘蓝等品种,其效益较往年大幅增加,大大降低了前期损失,其它品种如海椒价格较往年同期下跌,但产量普遍高于往年。因此,总体经济效益仍然良好。根据调查统计:20xx年全片区蔬菜产值近亿元,人均蔬菜收入1600元,较去年增加200元,户均蔬菜收入达4000元的有6175户,达8000元的1589户,达1万元278户。20xx年全片区蔬菜亩收入平均在1000—1500元左右,晚秋甘蓝亩收入达到了20xx元以上,如李家乡青林村四组王本科一家4口人,20xx年种植秋甘蓝12亩,总收入27000元,人均达到6700元。今年,该组蔬菜总收入58万元,户均达1万元,其中:户均1万元32户,2万元的18户,成为远近闻名的甘蓝村。三是市场开拓取得新的突破。20xx年曾家山蔬菜市场的开拓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通过采取南下北上,南占北挤的营销策略,使南充、遂宁、巴中、阆中、汉中等原有的市场销量有增无减,成都、绵阳等市场占有额大幅增加。据业内人士介绍,20xx年,成都一级批发市场曾家海椒的销量占同类产品的50以上,日销售量达300吨,而且左右着同期的市场行情。而泸州、资阳、宜宾、达州等新市场也已逐步打开,使曾家山蔬菜走遍了大半个四川,并逐渐向重庆、西安等省外一级批发市场进军,市场营销半径大幅扩展,使今年趋于饱和状态的夏秋蔬菜得以成功销售。四项举措,成就产业的重要法宝。曾家山蔬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围绕产业发展,我们重点落实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曾家山蔬菜产业被列为全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产业工作会议就是专题研究部署曾家山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区委向书记等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冒着严寒亲临曾家山,各有关部门及乡镇一把手悉数到会,会上明确除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外,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仇群成为直接牵头领导,各乡镇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凸显蔬菜产业在全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区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重要地位,为今年蔬菜产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产业抓建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地开展调研,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区农业局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经常深入一线加强工作指导,区两办督查室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宣传、广电等部门同时加大了对曾家山蔬菜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更是全力以赴,狠抓落实。曾家山从上到下形成了全党抓产业,全民种蔬菜的热潮。二是进一步加强技物配套服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全力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组织乡镇农技人员通过开展科技赶场等活动,举办技术培训班,技术推广现场会,新品种观摩会,印发技术资料,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技术宣传和指导。全年共开展科技赶场活动9次,举办田间培训5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