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57页共NUMPAGES57页第PAGE\*MERGEFORMAT5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7页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5周)适用专业:机械类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依据简单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拟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并对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同学们可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对机械设备有较全面的认识,全面、系统地熟悉和应用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强化工程设计的概念如设计条件和设计要求的模糊生成、设计方案的不唯一和优劣之分。这不仅对培养同学们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设计内容1.课程设计实习参观研究实习场所、机械设计实验中心现有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有较全面的了解:机器动力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如生产率、电动机型号、电动机转速、电动机功率、适应参数范围等);包含哪些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自由度是多少;从电动机到执行构件的传动比是多少,传动方案是什么等;分析指出存在的缺陷并尝试加以改进。课程设计实习环节可以使同学们对机器设备有较完整的认识。但课程设计决不应该依赖这些设备,也就是决不能抄袭现有设备。既然是“设计”,就必然要有自己的构思和“创新”点。2.课程设计任务=1\*GB3①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设定的机械系统功能要求,查阅技术资料,进一步了解设计对象,积累设计素材。设计绘制整机运动循环图。=2\*GB3②选定设计具体题目,根据机械的运动和动力要求,考虑具体的使用场合,进行机构的选型与组合设计,拟定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并加以评价,确定一种比较合理的机械运动设计方案,绘制机构示意图。鼓励同学们自行拟订设计题目,通过机械的背景调查,生成设计条件和设计要求。请同学们注意设计参数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它体现的是工程师的意图,可自行设定,适当修正。即题目要求的设计参数或条件只是工程师考虑设计的机械要实现的某一种工况。所以同学们可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3\*GB3③对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寸参数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并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4\*GB3④依据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解析式,编制程序,上机调试,打印结果和图表,分析结果数据。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后对运动方案的修正与评价说明。=5\*GB3⑤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6\*GB3⑥课程设计答辨。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的详细技术文件,要求叙述简明、附有必要的简图与推导过程,并打印装订成册。内容包括:1.课程设计实习内容全面分析实习场所或实验室现有设备:机器动力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如生产率、电动机型号、电动机转速、电动机功率、适应参数范围等);包含哪些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自由度是多少;从电动机到执行构件的传动比是多少,传动方案是什么等。请指出实验室设备的缺陷,且不必拘泥于“机械、机构”的研究范畴,尝试从功能角度提出改进创意。2.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设计参数,整机运动循环图。3.设计减速系统几种传动方案的评价与比较(绘制传动示意图);绘制传动简图,各级减速比设计;说明过载保护装置。如有齿轮传动设计,绘制齿轮传动啮合图。4.设计执行某一个动作的机构几种机械运动方案论证,绘制机构示意图;绘制选定方案含传动部分的机构示意图;设计机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运动分析,打印结果数表,绘制运动输出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图;机构受力分析,打印结果数表,绘制等效驱动力矩、等效阻力矩图;设计飞轮转动惯量,确定电动机功率;设计总结: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后对运动方案的修正与评价说明。5.推导程序所依据的解析式,附简要推导过程。教材中已有的公式可直接引用,注明引用页码。6.程序流程框图,程序中所用的标识符与解析式符号的对照表。7.打印源程序清单、程序运行结果数表与曲线图(含量纲的数表、图形)。8.参考文献。9.课程设计的体会和建议。四、设计报告格式要求word文档打印设计说明书;C语言程序进行运动分析与受力分析;excel打印数表与曲线;cad或flash绘制机构运动简图。五、课程设计答辩准备5-10分钟PPT,答辩演示。考查同学们对机械原理各部分内容的应用技能和熟练掌握程度,对机器设备、设计过程、方案评价、详细分析等方面的认知情况,是否了解设计参数变化对机构的影响,及如何调整参数以得到较满意的设计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