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XXX论文题目: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完成日期20XX年XX月生命哲学的和谐社会观道教的贵生、重生乃至长生不死的生命理念及其实践方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哲学。道教以这套生命哲学观念来构想社会生活,形成了它的独具特色的和谐社会观。道教的和谐社会理想广泛涉及到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个体生命的身与心的关系。本文拟从道教的生命哲学理念出发,探讨道教的和谐社会观,以期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人生、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确保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1、人与天和道教贵生重生,把天地宇宙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要告诫人们放弃先入为主的私见和偏见,将自己献身于自然的冷静观察,以求增进对自然的整体的了解。道教所珍视的“生”,除了人的生命以外,还广泛地涉及一切非人类的生命存在乃至土地、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存在,把它们统统视为与人的生命同等的生命活体。它把这种最普遍意义上的“重生”与天下太平的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太平’是为了‘生’,为了‘生’才要求‘太平’,只有普遍‘重生’,国家也才可能‘太平’。正如(《太平经》)卷九十三所说:‘凡物而安之,故独得常吉而长生也’。[3]在道教看来,自然界里的阴阳不调和,天气地气不正,风雨时节乖错,各种灾害不断发生,万物纷纷死伤,都是天下不太平的衰恶现象。“助天生物,助地养形,助帝王化民”,这表明,泛爱万物、善待万物,使人与万物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在道教那里是作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来看待的。道教的社会政治理想,不仅把道德关怀对象扩大到宇宙间的所有存在物,而且认为天地万物与人类生命一样,都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对道教来说,人和自然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道,正是道化生了自然万物和人,在道的面前人和自然无疑是同胞兄弟,手足之情,人千万不要以万物主宰者自居,自认为无所不能,任意宰割自然,这样就背离了道,就要受惩罚。”[6]道生万物,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性普遍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就表明,人与一切非人类的存在在具有道性这一点上都是平等的,享有同等的权利,有着同等的内在价值,因而人没有任何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特殊地位,不应该只把万物视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万物的生命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同样应该是道德关怀的对象。“在接近大自然时,如能摆脱道德的标准和成见,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的种种标准,在人的世界之外,是毫无意义的。庄子有很多寓言说明这个道理。”[2]57这就是道家和道教所秉持的“道通为一”与“齐物”的道理。唐末五代道士谭峭指出:“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死生之情。鸟反哺,仁也;隼悯胎,义也;蜂有君,礼也;羊脆浮,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而教之为网罟,使之务田渔。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夺其亲爱,非义也;以斯为享,非礼也;教民残暴,非智也;使万物怀疑,非信也。”[8]305这说明,人类对动物所实施的残害行为,是以其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依据的。人类自以为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而动物没有,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人具有高于动物的特权,可以任意主宰、控制各种动物的生死。事实上,动物世界也有自身的道德价值,只不过动物的这些道德价值的表现形式与人类不一样,所以人不应该以自己的唯一的价值尺度来衡量宇宙万物,更不应该把自己作为整个宇宙的中心而把一切非人类的存在物都当成自己的手段。只有摈弃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互相依赖,互利共存的有机整体,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权利,才能真正实现最普遍的生命关怀。可见,道教的社会政治理想,关注于”天人之际”,从“天人一体”的有机整体宇宙论出发,把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存发展作为社会政治理想的一部分,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局限。2、人与人和道教哲学乃是一种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落实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既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关系中的生态伦理关怀,追求泛爱万物、人与宇宙万物和谐和共生,也强调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公正,平等,追求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能得到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利都能得到实现。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言:“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以道家哲学作为理论基础,赋予‘道’以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的意义,并从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将‘道’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指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人道’指人事的规律和法则,包括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认为二者乃是完全一致、密不可分的。而且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因素,处理好前者的关系对处理后者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9]道教对宇宙万物的生态关怀和对社会成员的人际关怀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正如《太平经》所说“天乃无不覆,无不生,无大无小,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