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摘要:网络文化对文化建设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它正从文化形态、文化内容和文化精神内核等方面以它自己的形式改变着高校文化的纯正性。对此,我们应在改变观念、建立有力的引导机制、创新内容和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以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影响;启迪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11-03一、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近十年我国互联网发生了裂变式的高速拓展。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当代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网络群体,高校几乎都已建立了校园网,网络不仅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而且也覆盖了学生公寓,校园网络已成为标准的“第三课堂”。所谓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载体、将技术和社会文化相结合的新型文化。它既具有大众文化的表征,又蕴涵精英文化的内核,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影响着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内涵扩展及形式更新。高校网络文化特征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其一般性特征主要有:1)虚拟性。它的发展和交流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网络空间,个体可以凭想像任意驰骋,戴着美丽的面罩做着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做到的事。正如美国杂志《纽约人》上的一幅漫画所表现的那样: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2)自由性。网络中的个体面对的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不存在强制与干预,因而成为各种社会意识自由表达的主要场所。3)开放性。信息共享是网络文化的一个主要目的,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各种文化思潮与信息都可在网上涌动,这就使得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无限扩大,使高校文化走向全面开放,通过网络人们可看到整个世界。其特殊性特征有:1)主体参与性。大学生不仅在网上浏览与阅读,主动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相当多的人乐意参与各种形式的网上互动,成为信息文化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他们摆脱了高考的桎梏,进入了向往已久的高校,渴望身心独立,能像真正的成年人那样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会交往与生活探讨,bbs、博客和qq群等很快成为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据调查,已有超30%的大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2)话题集中性。大学生的网络议题往往追随现实社会的主流话题,内容贴近校园生活,一般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和冲突性,很容易引发相当数量的人集中讨论,甚至上升为网络舆情。较集中的话题一是涉及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全等;二是涉及学校重大决策部署、政策调整、校园稳定和就业形势等;三是涉及后勤部门服务质量和教学服务设施等。这些议题同时反映了社会性、思想性和生活性,成为大学生民意聚焦的热点。3)文化碎片性。大学生往往喜欢在网上寻求快餐式的文化享受,一方面,网络语言追求新潮和前沿,不注重语言的优美与完整,仅注重语言的新奇,这些语言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话语系统;另一方面,网络本身超文本链接使得传播的内容不再完整,而是趋向碎片化和非线性化,于是出现了碎片化的浏览、传播与表达,对信息往往不作深入思考与求证,而是先做转发,尤其是微博语言的碎片性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读写思维,影响着“精英文化”的规范性和语言文字的规律。4)政治敏感性。大学生比较关注国内外局势和国家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尤其对有关民族团结、国家利益、社会安全等问题和“涉腐、涉富、涉权”等事件十分敏感,喜欢在网上发表见解。比如钓鱼岛撞船事件和“家乐福”事件等都在高校学生中引发了网络热议,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网络政治,加入了某些网络社团或组织(如qq群),发表过各种政治意见。但由于他们政治辨析能力不强且缺少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其观点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容易被人利用。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的影响关于什么是大学文化,有着许多解释。一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对高校文化建设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1.在文化形态上,从严谨走向随意文化形态是指文化的生存状态。高校文化素以学术性、人文性和科学性而令人敬仰。互联网以其丰富的本质特性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比如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网络影视和博客等日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追捧;网络文学的兴起也给大学生文学创作以最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网络语言构成了独特的话语系统;网络传播的迅捷、全面和无界更是培养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