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高二地理通用版产业转移综合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下图表示某产业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软件制造B.玩具制造C.汽车工业D.石化工业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B.技术C.交通运输D.劳动力价格3.该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A.转移污染物B.寻求企业发展的最优区位C.扩大企业影响力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回答4~6题。4.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①制造加工②设备材料③产品研发④产品品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A.制造加工业获得的利润最低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能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D.江苏省劳动力出现断层,出现“民工荒”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严重打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两大工业区,箭头表示农民工的主要流动方向。读图完成7~8题。7.近年来甲地产业群北移至粤北山区,其考虑的主要布局因素是()A.环境和技术B.交通和市场C.土地成本和劳动力价格D.原料和能源8.农民工的流动方向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当前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面临农民工就业饱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B.乙地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C.甲地的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D.乙地的产业发展对技术要求较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发展态势。据此回答9~10题。9.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这主要是因为()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10.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紧邻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A.劳动力成本低B.土地资源廉价C.电力资源丰富D.交通运输便捷二、综合题11.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①表示20世纪五十年代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②表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第二轮产业转移③表示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1)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2)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国产业发展有何启示?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下图示意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材料2:长期以来,广东、香港、澳门与珠江流域及周边8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四川)在交通运输、物资交流、能源开发、科研技术及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材料3:泛珠三角部分地区示意图。(1)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2)图中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3)简要说明“珠三角”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高二地理通用版产业转移综合练习参考答案1.B2.D3.B解析:该产业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逐步向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说明这种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向这些地区转移产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寻求企业的最优发展区位。4.B5.D6.D解析:根据“微笑曲线”,产品研发和产品品牌环节附加值最高,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这两个环节。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目的是利用各国研发资源,适应各地消费特色,增加产品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最大利润是由“制造”转向“创造”的最大动力,江苏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未出现断层。7.C解析:粤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其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地租、广阔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