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制图与AutoCAD》教学改革的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工程制图与AutoCAD》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课时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生互动薄弱、实践少、教学资源短缺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的建议。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认证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9-0135-02一、引言《工程制图与AutoCAD》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计算机制图能力,既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绘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制图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零件图的绘制及读图,装配图的读图等专业知识。AutoCAD主要讲授AutoCAD软件的基本命令、功能、操作及绘图技巧,具体包括AutoCAD2020中文操作基础、基本设置、绘图、修改、编辑、视图、工具、工程图纸的打印、图库的建立等知识。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对工程制图、AutoCAD等绘图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伴随着目前应用型高校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的开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专业认证标准开展教学[1]。本文对《工程制图与AutoCAD》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二、《工程制图与AutoCAD》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课时不足。《工程制图与AutoCAD》共计42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18学时。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专业知识很少。课时偏少时,教师理论和实验课讲授较少,学生绘图不太理想。按照专业认证的标准,需要把《工程制图》《AutoCAD》进行独立授课,增加教师讲课学时,把专业知识、实践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2.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修订。《工程制图与AutoCAD》是培养工程图样的绘制、阅读、打印能力的一门课程[2]。该课程需要相应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才能学好,一个不懂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基础知识的同学,是不可能绘制出专业的工程图纸。因此,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增加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等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绘图的基本知识。3.师生互动薄弱。由于课程学时少,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理论讲授,没有时间对课本例题、习题及案例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填鸭式”教学,即使有师生互动,也是走形式,很容易出现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疲劳现象[3]。4.实践少。《工程制图与AutoCAD》是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学生学过之后,在后面的专业课、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用较少。应当加强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把工程制图、AutoCAD的知识融入进去,提高知识的学习和利用率。按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学生毕业论文要开展设计方面的工作。因此,在专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当增加相应的工程制图、AutoCAD的使用,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5.教学资源短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存在工程制图教具短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未开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直接开设《工程制图与AutoCAD》,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依靠平面三视图去想象零件的空间结构,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对大部分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应当增加工程制图的立体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机房电脑偏少,一个班40名同学,单机房只有大概30臺电脑,因此,每次上实验课总有一部分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管理。三、《工程制图与AutoCAD》课程改革的建议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提出相关的方法与建议。1.把《工程制图与AutoCAD》分为《工程制图》《AutoCAD》进行独立授课,增加理论、实践学时。增加《机械设计》《工程力学》课程,作为工程制图知识的基础,提高教学效果。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了更好地推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教学环节都应该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开展,开展的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提供保障。因此,学院应该发挥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的协同作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所有教师应当熟悉专业认证对专业毕业要求,根据专业认证的要求,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合理设置。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板书、多媒体教学,教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