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6年长春市中考文科试题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涂徐拉开,这一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浸华战争2.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去年的9月18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但它又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右图是一位同学在这天画的一幅画,你认为它反映的主题应是()A.月映华夏魂腾飞中国龙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C.雄鸡舞蝉娟两岸一家亲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4.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感恩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6.今年是哥伦布逝世500周年,下列对他探险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牙是他的资助国家B.轮船是他的远航工具C.太平洋是他的探险区域D,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他的成就7.右图是美国发行的一张纪念币,请你仔细观察并判断图中的人物是()A.林肯B.威尔逊C.克里孟梭D.罗斯福8.右图反映的工人失业状况,是当时德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对此德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实行新政B.建立法西斯统治C.寻求美国帮助D.走社会主义道路9.矗立在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A.德国B.意大利C.日本D.美国10.下面是美国福特汽车零部件的产地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A.福特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B.福特公司的全球采购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C.美国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潮流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二、归纳列举题(共抢分)11.今年是我国实施"863计划”20周年,请举出该计划所涉及的领域:(三例即可.3分)1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4分)(I)美国的首都因他而得名—(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3)‘发明大王”成为他的别称—(4)“汽车之父”是对他的赞誉—13.请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3分)14.请举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三例即可,3分)三、史实辨析题(共6分)15.1942年I月I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下是一位同学模拟法国人在当天听到这一消息后的一段感言。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用相关史实说明错误的原因。稍烟未尽的凡尔登战役,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场战争是那么的惨烈与无情……我多么希望美国尽快宣战,参加到这场战争中来抗击法西斯的幕行;也多么希望维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能尽快出面调停,使世界早日恢复安宁……错误:说明:错误:说明:错误:说明:四、材料解析题(共1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北出了个杨靖宇,他的别名叫忠良将;东北出了个张学良,他的别名叫“兵谏蒋”;东北出了个三铁人,他的别名叫铁脊梁;东北出了个杨利伟,他的别名叫震宇航……材料二:东北有个大庆市,她的别名叫石油王;东北有个英雄城,她的别名叫“鞍钢”东北有个汽车厂,她的别名叫“解放,’;东北有个新大连,她的别名叫时代窗……—改编于互联网上的两段歌谣请回答:(I)从材料一中选择你所熟悉的两位人物,分别写出他们的光辉业绩。(2分)(2)从材料二中找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2分)(3)从这些东北的英雄人物和辉煌成就中,你认为有叨陛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1分)17、以下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读图后请回答:(1)图I中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的这一历史性握手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两国何时正式建交?(3分)(2)图2中布什在会晤胡锦涛时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的这一立场是什么?(I分)(3)绷见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I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电话、双重电报机、冰库车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次世博会,展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材料二: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