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久之前国家公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什么要制订《规划纲要》?我想这是出于时代的要求。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今后十年是我国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国际竞争力的激烈,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所以《规划纲要》这次是在谋划今后十年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总的工作方针大家都看到,凝聚了20字,这20个字讨论了几十次,直至最后定稿时才确定下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今后工作的两大重点。规划纲要把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除了工作方针20字以外,还有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主体。也就是说教育最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要具有为国家、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要克服当今教育的一些弊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次纲要里提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头一章头一条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那么当今教育弊端是什么呢?就是应试教育,就是千人一面的教育,就是灌输式的教育,就是缺乏个性的教育。大家都在议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教育而言就是教育上存在的弊端。所以要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教育方法都非改不可。最近几年在教育公平方面讲得很多,规划纲要把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今后要解决的两大重点,而且提出区域均衡发展的概念。提出了要向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教育功能和教育质量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问题,但两个问题又交织在一起。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质量不高或者不均衡,所以出现了不公平的问题。但是大家在谈论过程中很少讨论什么叫教育公平。我觉得教育公平有三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机会公平,让大家都有机会上学。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为每个公民都提供了均等的教育机会。第二层次是教育过程的均衡,即大家能够享受到同等教育,对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均等。我看现在主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讲区域均衡发展,均衡也是教育过程的均衡,教育质量配置的均衡。最高层次的公平当然是教育结果的公平。不是人人都上一样的学校、一样的大学叫做结果公平,而是指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因为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有的人智商一般,但有的人智商130、140,而有的人智商只有八、九十,兴趣爱好不同,有人形象思维比较好,有人逻辑思维比较好,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思想很敏捷,但并不太深刻。有的孩子思想不是太敏捷,但比较深见远虑,比较深刻。所以思维的品质由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深入性、思维的广阔性构成。同时生长环境也不同,成长在边远地区的孩子,没办法跟北京、上海的孩子比。所以如果对不同的天赋、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施加一样的教育,应当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文化艺术,你非要让他学奥数,那是对他最大的不公平。我在07年时就提出取消奥数班,就是这个原因。奥数本身并无好坏,但人人学奥数就不是好事,它只适合少数天才学生,但现在很多孩子得了奥数金牌但不愿意学数学了,因为把他的兴趣扼杀了,一天到晚作题,扼杀了他的数学天才。对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施加不同的教育,对孩子来讲是最大的公平。这次“规划纲要”提出要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这句话也是我在参加研讨小组时提出的。我们提出了几个想法,一是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另外提出减轻学生负担,教育公平、提高质量、减轻负担,办好每个学校,上好每次课,照顾好每个学生。纲要里都吸收了我们的意见。我认为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最公平的教育,也就是能够出人才的教育。学校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课程上下工夫。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教师的观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改变。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来高考难度也要降低一点。这个问题20年前就有争论,有的科学家不同意,说降低难度以后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其实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打了一个比喻,每个人吃饭的胃口都不一样,我的胃口就很小,一般人一顿吃两个馒头,胃口大的吃四个馒头,像我可能只吃得下一个馒头。如果要求人人都吃四个馒头,胃口小的撑死了,胃口大的只能吃馒头,不能吃别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减轻负担,不是让学生放羊,而是把时间还给孩子,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有时间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这又讲到校外“个性化”教育。校外作为一个公共形式,过去多年来国家积累了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少年体校等等。这些都是个性化教育。这些机构都培养了很多人才,我们很多冠军都是少年体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