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财务)》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江苏省吴江区《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财务)》资格考试必背200题王牌题库(真题汇编)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法院中,对因票据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享有管辖权的是()。A:出票人住所地法院B:持票人住所地法院C:票据出票地法院D:票据支付地法院答案:D2.企业2018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60万元,坏账准备期初余额为0.3万元;当年收回已转销的坏账0.1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90万元。该企业按5‰的比率计提坏账准备,2018年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A:0.3万元B:0.15万元C:0.05万元D:0.45万元答案:C3.下列人员中,可以担任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是()。A:取得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会计工作1年6个月的张某B:中专毕业并从事会计工作2年6个月的刘某C:研究生毕业并从事会计工作1年的李某D:取得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会计工作2年的王某答案:A4.甲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葡萄酒的生产和销售业务。2019年9月有关经营情况如下:A:(5085000+113000)÷(1+13%)×13%=598000(元)B:5085000÷(1+13%)×13%+113000×13%=599690(元)C:5085000÷(1+13%)×13%=585000(元)D:(5085000+113000)×13%=675740(元)答案:A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审判制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B: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两项内容,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C: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D: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答案:A6.根据上题资料,甲公司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2019年12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为()万元A:1838B:898C:4460D:2562答案:D7.下列各项中,属于余额试算平衡的直接依据的是()。A:账户的结构B: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D:账户对应关系答案:C8.票据可以替代货币在不同地方之间运送,方便异地之间的支付。这反映了票据的()。A:结算功能B:信用功能C:支付功能D:汇兑功能答案:D9.甲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一住宅项目,实际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容积率为2.0,甲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为()。A:18000平方米B:12000平方米C:24000平方米D:36000平方米答案:B10.某企业本期营业收入1000万元,营业成本80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销售费用3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40万元,投资收益45万元,营业外收入15万元,营业外支出10万元,所得税费用32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本期营业利润为()万元。A:155B:200C:12D:150答案:D11.某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下设一家非独立核算的门市部,2019年8月该厂将生产的一批实木地板交门市部,计价60万元。门市部将其对外销售,取得含税销售额77.22万元。已知实木地板的消费税税率为5%,该项业务应缴纳的消费税额为()万元。A:3.42B:5.32C:1.8D:1.54答案:A12.甲公司2016年拥有机动船舶10艘,每艘净吨位为150吨;非机动驳船5艘,每艘净吨位为80吨。已知机动船舶适用年基准税额为每吨3元,计算甲公司当年应缴纳车船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A:10×150×3×50%+5×80×3=3450(元)B:10×150×3+5×80×3×50%=5100(元)C:(10×150+5×80)×3×50%=2850(元)D:(10×150+5×80)×3=5700(元)答案:B13.某企业2014年3月31日,乙存货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该存货加工至完工产成品估计还将发生成本为2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为2万元,估计用该存货生产的产成品售价为110万元。假定乙存货月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2014年3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0B:10C:-10D:12答案:D14.王某租赁张某一套住房,租赁期间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约定2017年6月30日以前支付房租,但王某一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