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寨风”:草根文化的另类诠释,具有持久生命力!如果评选2008年中国网络最流行的词汇,山寨绝对能跻身前几名。从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到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电影,层出不穷的各种山寨版似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如今“山寨”一词已经由商品扩大到了文化领域,“山寨”本身也被标榜成为一种“文化”。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将“山寨”一词搬入节目,当着亿万观众的面探讨山寨现象,顿时引起广泛关注,将“山寨”推向新的高度。“山寨”刮起的这股风暴在这个寒冬丝毫没有冷却的迹象,而是愈刮愈热烈。“无山寨,不销魂”已成为时下许多人的一种心理态势。本文从亚文化和狂欢理论双重视野,分析山寨现象不过是新技术条件下亚文化的一场话语狂欢。一.“山寨”与亚文化山寨一词在广东话里代表占山为王,有不被管辖的意思。精明的广东商人将山寨发扬光大,成为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追根溯源,现在风行的山寨文化,最初源于广东,更具体一些,是起源于以仿冒名牌起家的山寨手机。“山寨”之后迅速走红,成为网络上最为炙手可热的词语。“山寨周杰伦”、“山寨《红楼梦》”、“山寨《百家讲坛》”……一时间,世间万物无不可“山寨”,就连《纽约时报》也出了号称发行120万份的“山寨版”,头条是“伊战结束”。山寨是一种代表草根的非主流文化,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创新力量,它因为挑战权威、反抗主流、主张平衡而饱含存在的价值和光大的意义。山寨文化说到底其实是一种亚文化,叫副文化,是文化多样性(multi-culture)的表现。类似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等等。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对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而作为社会文化中一部分或是一个分支的亚文化,根据研究角度的差异而有区别。当在社会某一群体中形成一种既包含主流文化的特征,又具有某些独特要素的文化聚合物时,这种群体文化便被视为亚文化[1],英文为“Subculture”。任何社会和国家中都存在着主文化和多种多样的亚文化,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或主体地位的文化,是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文化形态;亚文化是以主文化为参照的同一共生环境中的不同文化类型,是社会中辅助的、次要的、边缘的文化。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种种新职业的出现、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加剧,群体和小群体的数量也急剧增加。社会分化的同时,也在发生文化分化,其结果就是亚文化的广泛崛起且日益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存在是多样化的亚文化存在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阶级和阶层、职业群体、年龄群体、方言地域群体、宗教群体、民族群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亚文化。亚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的产生与生长都是在主文化占主流、主导的社会大环境中,无时不刻不被主文化批判排斥着,同时亚文化存在于有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分布范围广泛,而且一旦产生便像雨后春笋般传播开来;亚文化具有创新性,它是产生于人们基于现实存在并高于现实存在再思考、再认识,是社会信息创新的重要源泉;亚文化具有传承性,它既继承已有文化,又予以创新传承下去[2]。亚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几千年的封建时期,亚文化的作用总的来说比较微弱,亚文化作为“异文化”受到统治者的钳压,同时落后的文化传播手段,也限制了亚文化对人的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使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亚文化对人的思想也未发生过大的作用,那时实际上只有一元文化即主文化,亚文化只是处于地下的隐匿状态。然而今天不同了,随着全球性经济文化一体化过程的深化,我国亚文化系统的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文化不再能依赖高压手段成为世人接受的唯一文化,亚文化广泛、迅捷的传播使主文化在一定领域、一定层面上被空置。”[3]人们从官方渠道获取的对主文化的心理认同小了,从非官方渠道获取的对亚文化的心理认同大了。亚文化在背离着主文化,而主文化对亚文化往往是不屑一顾或无力他顾。“亚文化与主文化之间关系的紧张或断裂,虽然尚未直接表现为剧烈的社会冲突,但是它所造成人们心灵的震荡足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4]“山寨”是文化民间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形态,并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现在叫山寨文化,是一种时髦,是一种时尚,明天可能它又叫别的什么名称的文化,水泊文化、农舍文化、田耕文化……都有可能。但是作为一种亚文化,一种民间文化本质,它是永远常青的。“山寨”在模仿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闯进了被主流文化关注的视野。二.“山寨”与狂欢孤独落寞的俄罗斯人巴赫金在自由的精神世界探索着狂欢的奥秘,他的狂欢理论成为解释当下文化现象(尤其是大众文化)绝佳上好的依据。狂欢化理论表现出强烈的反权威、反传统、反主流意识,争取平等、自由的倾向。巴赫金着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