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公共经济学作业差别计价收费制------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机制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姓名:许洪位学号:201207114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公共物品的分配领域也相应出现了分化,费用成为一种实际门槛限制了部分低收入群体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用需求,成为社会显失公平的一种突出现象。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到积极推进和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点,在不同阶段的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相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让每个人都有均等机会享受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那么,在我国现有经济政治体制下,如何使公共物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的分配供给才更公平,更有效呢?这就引入了公共物品的配给机制。公共物品配给机制包括纯公共物品配给机制和混合物品也即准公共物品配给机制。纯公共物品因其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让私人部门通过收费方式来生产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其结果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其配给机制通常采用免费提供方式在社会成员中进行资源分配,其不收费的配给机制在此处超越了材料题目限定要求,故不做详细分析。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由于其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性质,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采用收取一定的费用方式。那么是否是混合物品采用收费方式就一定会出现社会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富人横行天下,穷人寸步难行”的社会不公现象呢?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公共物品是不多见的,由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也需要一定的固定生产投资即固定生产成本,完全采用免费提供方式会引起社会成员对准公共物品的消费需求过量,从而导致过度消费的福利损失,如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寿命缩短,损毁。因此,对准公共物品采取收费方式的配给机制是必要的,富人和穷人之间进行公共选择,首先要肯定采取收费方式进行配给的必要性,不收费的准公共物品的配给是无效率的。但是,如果收费方式过高,超过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就会果真出现材料题目中不公平问题。那么采取何种方式的收费机制是较为合理的呢?我认为,较为初步的,具有探索性的方式就是对公共物品和服务实行差别计价收费制。即在富人和穷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效用需求相同时根据人们不同收入水平收取标准不同的费用,高收入群体要享受与低收入群体相同的基本公共物品和服务,就要相应的多支付费用,从而相应的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公共物品消费的不平衡。当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对某一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不同时,则属于个人消费偏好的不同,这时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到了合理分流,只能形成形式上的不平衡,不会导致富人群体和穷人群体在消费同一稀缺资源的拥挤成本的出现和提高以及不公平现象的发生。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内部流动,阶层分化的速度加快,区域发展差异也较大,社会收入群体更加多元。首先,要确定达到什么样的收入水平的群体和如何划分收入群体是高收入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实行差别计价收费制的实际障碍。因此,我认为,要将差别计价收费制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也将是我国政府努力的艰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