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圆管涵整体施工工艺及方法圆管涵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如下施工工序,并每完成一道工序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一、施工工艺圆管涵施工工序:施工放样→基础开挖→基底夯实→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垫层施工→管座混凝土浇筑→管节敷设→附属工程施工。二、施工方法1基础开挖(1)基础开挖前,采用全站仪测出涵管的轴线,并放出基础的开挖轮廓线,为保证基础施工时的工作面,基坑开挖时在基坑的四周设置加宽50cm做为施工平台。对于有地下水的基坑,应在基坑之外挖临时集水井,在基坑周边开挖宽20cm、深20cm的排水管,与集水井接通,抽排地下水。土质基坑为防止积水软化地基,在基坑开挖到底面设计标高时,经平整夯实后,不能紧接着进行基础施工时,应在基础底部铺设一层厚5cm的水泥砂浆,保证地基不受雨水浸泡。(2)基坑边坡的坡度视地质情况而定,一般采用1:0.5~1:1,弃土应堆至距基坑边缘3米以外,并尽快将基坑开挖的土方运走。为防止雨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外侧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3)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挖至接近设计基底标高时,保留0.2米厚的一层,不得用挖掘机挠动,待施工基础前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将松散的土体清理干净。(4)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技术及试验部门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测,报检合格立即组织基础施工,减少基础的暴露时间。(5)基础开挖后试验检测基底承载力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上报相应基底处理技术方案,确保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地基检验基础模板安装前,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内容为:(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采用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基底应无积水、杂物。(4)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设计要求。3基础施工(1)模板①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使用前先用手提砂轮将模板表面的锈迹处理干净,并用涂刷脱模剂。②相邻模板采用U型卡进行连接,在模板内侧每一米加设一道100×100mm的对口方木加固,模板外侧在模板的底部和中上部各加设一道方木支撑,水平间距为0.6m,支撑顶在基坑的侧壁上,方木下设置木垫块。③在沉降缝的位置,安装一块与基础横断面尺寸相同的泡沫板,作为沉降缝的隔离材料,泡沫板厚2cm,管座沉降缝应与管节接缝位置一致。④为防止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模板下部与基底接触的位置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底部沿基础边缘将模板底部埋设5cm。⑤基础钢筋管涵身纵向钢筋采用φ8@20cm,横向钢筋采用φ12@100cm,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基础模板,以免由于钢筋工程的返工而引起模板的返工。⑥模板安装前恢复涵管的轴线,定出基础顶面标高。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的中线和标高,保证模板的中线和标高准确。(2)混凝土①浇注混凝土前先对模板的尺寸及中心线、标高进行检查,准确后方可浇注混凝土。②浇注混凝土时应从一端向另一段分层浇注,分层浇注至基础顶面。③混凝土运输时不允许超过60min,混凝土进场后对其性能进行检验。④混凝土运输至浇注点发生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如仍不能满足要求,经现场监理同意,可加入与混凝土同水灰比的水泥浆进行搅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⑤混凝土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小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为50~100mm,振捣时应与模板保证10cm距离,防止撞击模板。⑥混凝土捣固以混凝土表面不出现下沉冒出气泡,表面平坦为宜,一处完成后徐徐提起捣棒,移到下一处。⑦混凝土达到终凝后覆盖养护,并派专人进行定期洒水。4管节安装(1)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检查基础的中线及标高无误后开始安装管节。(2)管节安装前,根据配置的管节准确定出第一节管节安装的位置。(3)管节安装时,将基础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在基础顶面抹一层M7.5的干硬性砂浆,确保管节安装后平整、稳固。(4)安装管节时,相邻管节间不得出现错台,如接头位置不平顺应重新安装。(5)管节安装施工时,由于管节出现晃动,安装时难以就位,可由人工配合进行安装。(6)各段管节设置预拱度、安装后,管内底面应做成平顺圆滑曲线,如存在接缝处有错台,应凿平后用水泥环氧砂浆抹补。(7)管节安装时应从上游开始,每节涵管紧贴于管座上,使涵管手里均匀。所有管节应按轴线和设计图所示坡度敷设。(8)无企口或企口破损的管节应采取定投接缝,应尽量顶紧,缝宽不大于1cm,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要求。(9)管节安装时如采用承插式接缝时,在承插口端应先坐以干硬性水泥砂浆,在管节套接以后,在承插口端的环形空隙内塞满砂浆,确保接头位置吻合,并将内壁表面抹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