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剃发之制较早的记载(jìzǎi)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对女真人梳辫发的情景这样描绘:“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环,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富者以珠玉为饰”。剃发从满族先世到清朝末年经历了不断演化的过程。满族男子常在发辫上点缀装饰品。《红楼梦》对宝玉出场时的描绘: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了小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满族男子的帽子有冷帽和暖帽两种。满族(Mǎnzú)男子发式海军(hǎijūn)提督丁汝昌满族(Mǎnzú)男子清朝(qīnɡcháo)男子发式及服饰(二)女子(nǚzǐ)发式知了头:总全发于头顶,约之以绳,复分为两缕,各以赤绳缠为两把,长三五寸,双垂脑后,略成八字形。两把头:又称如意头。把头发束在头顶上,从中间分为两绺,在头顶上梳成一个横长式的发髻,脑后余发绾成一个扁髻,呈燕尾式,又叫“燕人头”。《儿女(érnǚ)英雄传》第二十回描绘安太太:穿一件鱼白百蝶的衬衣儿,套一件绛色二则五蝠捧寿织就地景儿的氅衣儿,窄生生的袖儿,细条条的身子,周身绝不是那大宽的织边绣边,又是甚么猪牙绦子、狗牙绦子的胡镶混作,都用三分宽的石青片金窄边儿,塌一道十三股里外挂金线的绦子,正卷着两折袖儿。头上梳着短短的两把头儿,扎着大壮的猩红头把儿,别着一枝大如意头的扁方儿,一对三道线儿玉簪棒儿,一枝一丈青的小耳挖子,却不戴在头顶上,倒掖在头把儿的后边。左边翠花上关着一路三根大宝石抱针钉儿,还戴着一枝方天戟,栓着八棵大东珠的大腰节坠角儿的小挑,右边一排三枝刮绫刷蜡的矗枝儿兰枝花儿。扁方儿,扁形玉件头饰,约六寸宽,六七寸长。两把头在清初原用真发梳成,嘉道以后,两把头多用青缎子做成,内有铁架,而且越来越大,几乎与戏台上的装扮(zhuāngbàn)相差无几。又名架子头。头名架子甚荒唐,脑后双垂一尺长。袍袖直如弓荷袋,可能恭敬放挖杭。水鬓头:水壶卢。注重发饰。《热河日记》:北庭平广,葱畦蒜畦,端正方直……篱边红白蜀葵及玉簪花方盛开,檐外有石榴数盒及绣球一盆,秋海棠二盆。鄂之妻手提竹篮,次第摘花,将为夕妆掖。女子(nǚzǐ)的发辫女子(nǚzǐ)发式女子(nǚzǐ)发式女子(nǚzǐ)发式女子(nǚzǐ)发式女子(nǚzǐ)发式女子(nǚzǐ)发式满族妇女注重对头发的修饰。早期在头上插花。朝鲜人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叙了凤凰山下鄂氏家庭院的情况:“北庭平广,葱畦蒜畦,端正方直,……篱边红白蜀葵及玉簪花方盛开,檐外有石榴数盒及绣球一盆,秋海棠两盆。鄂之妻手提竹篮,次第摘花,将为夕妆也。”满族妇女重视耳饰(ěrshì)。“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俗,断不可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