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PAGE\*MERGEFORMAT3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1、名称某城镇完全分流制排水管道的设计。2、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完成,某城镇排水管网的扩大初步设计,以达到巩固基本理论,提高设计与绘图能力,熟悉查阅的使用技术资料,了解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进一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的教学要求。要求:按照完全分流制设计某城镇排水管道系统,达到初步设计的程度,设计成果包括污水管道系统的总平面布置图、雨水管道系统的总平面布置图、设计计算及说明书。3、基础资料(1)城市规划资料=1\*GB3①某城镇平面布置图;=2\*GB3②人口分布,房屋建筑,卫生设备状况(见表1);=3\*GB3③各种性质地面所占面积(见表2);=4\*GB3④工业企业规划资料(见表3);=5\*GB3⑤各工业企业的污水经局部处理后允许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2)气象资料=1\*GB3①土壤冰冻深度0.2~0.4米;=2\*GB3②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3\*GB3③暴雨强度公式,其中参数为A1=20,C=0.7,b=19,n=0.86;=4\*GB3④常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南风。(3)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1\*GB3①区域内河流水流自东向西,最高水位101m,最低水位95m,平均水位97m;=2\*GB3②地下水位离地面6~7m;=3\*GB3③地质:砂质粘土。(4)电力供应情况电力正常供应,有三个电源可供选择。(5)附近农田灌溉情况无污水灌溉农田习惯,也没有农灌渠道。4、设计内容(1)污水管道设计部分排水流域的划分;布置管线及平面布置的组合;确定管道的起点埋深并分析在高程布置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划分各污水管道的集水面积,计算各段的污水设计流量;进行管网的水力计算;整理设计计算与说明书。(2)雨水管道设计部分管网布置,决定干管和主干管的流向;确定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计算管段长度;根据气象资料确定暴雨强度;确定各区的径流系数和地面集水时间;确定管道的起点埋深;进行水力计算;整理设计计算集说明书。5、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格式:目录中文摘要正文补充部分(程序)参考文献(2)管道平面布置图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内容概念及理论1.1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向各种不同类别的用户供应满足不同需求的水量、水质、水压,同时承担用户排除废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集城市用水的取水、净化、输送,城市污水的收集、处理、综合利用、降水的汇集、处理、排放以及城区的御洪、防涝、排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1.2排水管道工程设计污水、废水的汇集、输送、贮存、调节、提升和排放;要求污水有组织及时的进入污水处理构筑物,符合排放水质标准的水排入水体,保证畅通迅速,避免中途污染。1.3排水体制污水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还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管道系统来排除,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将水的这种不同排水方式所形成的排水方式称为排水体制。在同一排水区域内,既有污水管道系统,又有雨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核工业废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体。雨水则通过雨水管道系统直接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一次性投资较大1.4影响排水布管的主要因素城市地形:应该充分利用地形,形成重力流进行布管;水文地质条件:控制着管段的埋深和流速等条件;城市的远景规则:确定管段布置时候预留发展的余地;修建顺序:可以有目的的进行管段的铺设;排水体制:决定布管形式和布管的路线;污水厂的位置:决定主干管的走向和主要路线;工业企业及建筑的分布:一般管段铺设照顾集中流量区域;街道的宽度:解到的修建和管道的铺设应该同时进行;交通状况:交通量以及道路承载量决定管段的最小埋深;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分布:需要协调与其他管段的关系,节省工量。1.5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降水分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管道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排水生活、工业污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放系统。1.6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同一排水区域内,既有污水管道系统,又有雨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排入水体。雨水是通过雨水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城市的一次性投资较大。本设计按照完全分流制来设置该城镇排水管道系统,所以就需要对污水和雨水管道进行分别的布置和计算,之后的设计内容将按照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