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突出企业转型主体作用,围绕新基建、新动能、新优势、新融合“四新”转型目标,聚焦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强”重点任务,实施“一软、一硬、一网、一云、一平台、一安全、一融合”七大支撑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实现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层次变革。加快“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开通5G基站25万个,建成确定性网络2万公里;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0个以上,国家级“双跨”平台达到5家左右,培育省级平台3家左右。建成“国家级-省级-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5个左右省级区域中心、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个以上边缘级中心,打造“工业云”品牌。催生“新动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更加凸显。推动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80%左右。每年建设30个以上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培育1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培育“新优势”,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聚焦标志性产业链,支持以链主企业为主体建设30个以上“数字经济总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数据可信、全程可控的工业数据空间。工业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促进“新融合”,区域协同发展布局逐步形成。面向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等载体,培育2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园区(集群)”标杆,建成1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区”。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自贸试验区”“工业互联网+城市圈”的模式,高水平建成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全国智造高地。二、转型重点(一)强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创新,牵头或参与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相关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面向行业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智能工厂(车间)培育工程,创建一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轻量化、易部署的云化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健全1+3+N+X的“工业云”服务体系,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产品目录,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培育一支数字化转型优质服务商队伍,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加速服务化、软件化转型,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对外输出。建立智能制造成熟度年度常态化评估机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标准符合性评估。(二)强行业。原材料行业。面向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支持构建行业生产全流程运行数据模型,基于数据分析实现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装备制造业。围绕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船舶等优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研发、生产、质检和供应等关键环节,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提升整车柔性化生产水平,推进供应链数据流与业务流融合。消费品行业。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鼓励企业挖掘用户需求,推广大规模线上个性化定制模式。支持食品行业在白酒、啤酒、葡萄酒、食用油等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管理、质量品牌评价等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业。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产品数字孪生模型,加快发展人机协同装配、质量智能检测等新应用新模式。加强基于平台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电子元器件采购、生产、库存、质量、物流等环节动态精准协同。(三)强区域。打造平台化产业“标杆园”。聚焦重点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自贸试验区,鼓励各市将网络部署、云平台建设等纳入改造提升重点,推动建设数字化园区、数字化集群。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工业互联网+园区(集群)”“工业互联网+自贸试验区”模式,发展共享工厂、协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