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公务员,就上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http://gwy.591up.com)一、声明1.本文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2.本文提及到的各类信息及学习方法,并非广告,仅供参考。二、关于现实与理想的一点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否能实现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我从小到大就不是性格外向活泼的孩子,高中之前的优异成绩让我能到北京这个大都市见了世面,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毕业后能够留在北京则是我第二个转折点。我想,今年的公考将是我人生的第三个转折点。很久以前,家里人都认为我是成功的孩子,然而,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什么也不是,尤其在北京这样人才济济的地方。从那时起,我时常陷入不尽的自卑之中,也是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改变我的生活状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有人可以去创业,有人可以去公司大展拳脚,而我去做不到以上这些,如果想选择公务员这个职业,那就问问自己:我可以舍弃物质诱惑吗?我可以耐住寂寞吗?我可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吗?我可以适应无尽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吗?我可以适应单调却不轻松的工作吗?……如果你所有的回答都是是,那也不能证明你就适合做公务员。因为我对公务员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所以,在你想做决定参加公考大军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下公务员的情况吧。切入正题,谈谈公考准备。三、推荐资料图书:正式的辅导教材我一直购买的是中公教育的系列图书,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个可以因人而异,据说华图的书可能也不错。我具体购买的包括: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申论》3,《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结构化面试教程》其他强烈推荐资源:591UP公务员考试应战平台、QZZN、新华网、凤凰网、半月谈、大家网等四、笔试笔试分2科,包括行测和申论,我分开来说:(一)行测凭我这几年的国考经历来说,我相信,对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行测不是问题,并且可以成为成功的一个利器。行测主要题型包括:言语理解、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几大类。对我个人而言,言语理解是我的特长,我复习的时间较短,常识判断重在平时积累,不能靠一时复习起作用。资料分析本身不难,在乎计算的准确性,在了解题型的前提下,整体困难不大。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这两大部分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针对行测,我具体的复习思路是:了解题型套路,实际练习,强化巩固。因为国考基本每年都是10月报名,11月底考试。考虑到我已经工作的关系,时间上我是这么安排的:第一阶段我一般从8月开始正式看书,一般都是利用晚上回家的时间,用大概1个月的时间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头到尾看一遍,了解每个题型,每个章节后面习题在第一轮中不必完全做完,但是在正文中说到的习题一定要练练手,因为都是些典型题,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每种题型。第二阶段则是9月至10月底,这两个月是十分重要的时间。我会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每章节后面的题做一遍,而后将《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从头到尾做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将不会的题型标注出来,并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重新查看学习一遍,重新掌握解题方法。第三阶段则是考试前的11月份。通过第二阶段的系统做题,基本能力已经差不多发掘出来了。这个月主要是查漏补缺,对我自己而言,特别巧的是我一般在11月都会比较忙,所以学习时间不好得到保障。所以我没有把行测出成绩这段放在考试前,而是放在第二阶段,但我把申论出成绩的重要时间点放到了11月。行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般为140题,对我而言,我三年从没有完全做完过。按照我一般的发挥,至少有10道题完全没做。算上蒙的题,总的不确定数在15-20题左右。但是我每年分数都在70分以上,最高时80左右,我觉得还是比较稳定比较高的。总结了一下,答行测的几个重点:1,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答题顺序,先从容易的开始做。2,不追求答题量数,而要保证答题准确性,尤其是计算题。因为没有检查的时间,在平时的练习中一遍做完就ok了。3,每年的题型顺序都不一样,答题前要先浏览下,心中有数,并要对每种题型的大概难度有所了解,合理安排时间。4,所有考试的通性,不会的最后就蒙,绝不空着。(二)申论不得不承认,申论是我的弱项,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工科生出身的我政治敏感性相对较弱,二是我字写的太差=。=我一般的成绩在40-50之间,只有一年超过50....所以这部分我的发言权有限,提几点相对重要的经验吧:1.平时要十分重视关注政治时事,我主要看前文推荐资料中说的新华网等。这个一定要养成习惯,不要刻意去背,而是要融入当中。要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看新闻理解含义。2.平时练好字,不求有体,但求公整。3.临考前一定要亲笔写几篇,哪怕是抄抄范围也要下笔。4.不要过于迷恋教科书,找一本来看看大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