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刷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南省2024《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刷200题通关秘籍题库(有一套)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关于姓名,以下各项行为中不合法的是()。A:甲不随父姓赵,随奶奶姓白B:乙随扶养他长大的邻居姓燕C:丙为了纪念国家的援助,选择姓国D:丁夫妇将孩子的姓改为中外文混合答案:D2.张某晚上牵着狗散步,路过的顾某(3岁)贪玩,用小石头击打狗,致使狗挣脱绳索并咬伤顾某,当时顾某父亲正在给朋友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某和顾某父子都要承担责任B:顾某父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应负全部责任C:张某应负全部责任D:顾某有重大过失,应由顾某父亲负全部责任答案:A3.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设立遗嘱B:先占C:无因管理D:创作文学作品答案:A4.下列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A:小张将500万元的合同价款打印成了500元,并与对方签订了合同B:小冯趁小朱家中急用钱,说服小朱将家中名画低价卖给了自己C:9岁的小王将父亲的高级相机以5000元的价格卖到了二手店D:小红的父亲将小红关押在房间内数日,逼迫其答应嫁给了小王答案:C5.甲误将一件内藏5000己人民币的旧大衣扔到垃圾堆,旧大衣被拾荒人乙拾到,并发现了此钱。后甲闻讯前往乙家要钱,未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钱为隐藏物,乙因发现而取得B:甲已丢弃衣服和钱,不应该再要回C:乙应将钱还甲,仅仅保有大衣D:乙依据先占原则得到衣服和钱答案:C6.甲捡到了乙的身份证,用乙的名义在银行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致使乙的姓名被银行列入信用不良记录,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A:财产权B:名誉权C:姓名权D:荣誉权答案:C7.颜料的三原色是指:A:黑白黄B:红黄蓝C:红黄绿D:红黑白答案:B8.关于合同解除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委托合同的解除不具有溯及力B:协议解除不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C:违约解除有溯及力时,增加的返还费用,应由违约方和守约方共同负担D:在合同尚未完成履行时,解除具有溯及力,当事人之间当然回复原状。给付人请求受领人返还给付物的权利是债权请求权,而不是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答案:A9.十八大报告指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A:深化改革B:转型升级C:创新驱动D:结构调整答案:A10.万某冈出国留学将自己的红星商贸有限公司委托陈某管理,并授权陈某在10万元以内的开支和100万元以内的交易可以自行决定,假设若第三人对此授权不知情,则陈某受托期间实施行为无效的是()。A:未经万某同意聘用其妻为企业销售主管B:未经万某同意与某公司签订交易额为90万元的合同C:未经万某同意将自己的汽车以3万元出售给红星商贸公司D:未经万某同意向某电视台支付广告费8万元答案:C11.A和B订立的合同中内容约定不明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内容不能确定,且他们又不能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时,下列解决办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履行期限不明确,在给了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B: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应在履行义务一方的所在地履行C:质量要求不明确且没有国家质量标准,按照通常标准履行D:价款约定不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履行答案:B12.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王某为一项新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不能申请专利B:著作权指的就是人身权中的署名权C:某教授抄袭了同事尚未发表的论文,不算是侵权D:我国某公司的注册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十年有效答案:D13.甲到A市出差,好朋友乙委托其购买A市产的名贵玉石,甲出差期间无闲暇,委托A市朋友丙帮其购买,丙在当地知名的丁商场购买了附带各项证书的玉石。后经有关部门鉴定,该玉石是假的,则甲的损失由谁承担?()A:甲B:丙C:丁D:乙答案:A14.孟德斯鸠曾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这是一种典型的:A:诡辩论B:心物平行论C:相对论D:地理条件决定论答案:D15.原中宣部部长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________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自觉主动地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A:惠及B:涉及C:波及D:顾及答案:A16.甲、乙是夫妻,共育有一子一女,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