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材也挑出错7月10日,本报以《沈阳58岁教师给生物教材挑出错》为题,报道了沈阳市某中学教师许志平为全国使用的七年级生物下册有关条件反射的一段进行“挑错”。许老师的质疑得到了书籍出版方的肯定。昨天,江苏教育出版社再次为本报做出回复,最新出版的生物教材对条件反射一段的描述将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加简单易懂。而许多读者也第一时间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反映语文教材“错”最多。报道反馈:“条件反射”段已修正昨天上午,许志平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说,经过深思熟虑,他觉得现行生物教材中对条件反射一段的描述并不符合中学生的理解力。他特意对该段落进行了改写,“通过对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研究可知,非条件刺激(食物)与条件刺激(铃声)在时间上的结合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这个过程称之为强化。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刺激(铃声),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效应将逐渐消退。”许志平表示,他希望本报记者能把这段话转给出版方,给修改教材的专家提供一个范本。昨天下午,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殷先生对此做出回复。殷先生表示,相关专家已经对这个错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对该段落进行了修正。内容如下,“通过对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研究可知,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非条件刺激(食物)与条件刺激(铃声)的多次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任何条件刺激只要多次与非条件刺激结合,都可能建立条件反射……当这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单独使用条件刺激,而得不到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会随之消退。”殷先生表示,许老师的想法其实和他们一样,他们会考虑的。市民挑错:语文教材错误最多错别字、诗词段落与原著不符、标点符号错误……昨天,多位读者向本报反映,他们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发现诸多错误。浑南实验学校的冯老师说,他去湖南旅游时曾登上岳阳楼发现,刻在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与初二下半年语文教材上的范文有细微的差距。“课文里面写的是"横无际涯",而岳阳楼里刻的则是"浑无际涯”,哪个才是对的?”在冯老师看来,范仲淹的这篇名作不该有任何谬误才好。原教育杂志的执行总编曹中本说,他发现语文教材的错误比较多。像小学五年级上册149页关于《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只管走上岗子来,不到半里多路”。“"不到"与"多"都是表达模糊概念的,两个词用在同一个句子里不应该。除此之外,文中多处地方与原著不符。”出版社回应:实验教材疏漏难免对此,江苏教育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殷先生称,由于教材本身就是实验教材,有所疏漏在所难免。他们将会对错误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正,不断完善。殷先生坦言,在教材中被发现错误最多的首推语文教材。“当然有些确实是错误,但有些值得商榷。”殷先生表示,许多人发现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小说与原著不符,其实那并不是错误。因为编者在选取小说段落时都会做一些删减或改编,只为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或者更符合教材的理念,都属正常的范畴。“像《岳阳楼记》,确实教材中的范文与岳阳楼上的有所不同,因为古诗词流传至今难免产生多个版本,而现在也无法断定哪个版本更准确。”(来源: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