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校园安全警钟长鸣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校教育除了要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安全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到学校来,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和学会做人的道理,更要学会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本领。学生不能只顾学知识,却忘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如果学生的生命都不保,学知识还有什么用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从一点一滴抓起,要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养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保护自己的良好习惯。因此,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全民关注的大事。一、中学安全教育滞后和缺失的原因在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教育也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快车道。但是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一幕幕悲剧的上演,促使我们必须反思:中学安全教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吗?中学安全教育改革了吗?中学安全教育依旧滞后和缺失的原因是什么?1、当前人们过于看重中学生成才而非健康成长中学生是这个社会中庞大而又脆弱的群体,也是备受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活跃、追求自由,同时又面临着选拔性考试,压力巨大。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关注程度高度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而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成长。换而言之,衡量中学生的价值标准不是健康成长而是成才。正是这种价值观,造成了当前人们对中学生关注和重视的角度的偏移。2、家长对中学生安全教育重视不足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和使命。但是对于具体的安全教育措施,恐怕绝大多数家长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根据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基本上只是介绍简单的安全知识,而忽略了中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部分家长甚至全部依赖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却又缺乏与学校、与教师之间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造成中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匮乏。3、中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尚显不足中学生还处在未成年阶段,自我保护能力差。即使中学生接受了安全教育,但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也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另外,由于中学普遍缺乏安全演练,使中学生难以正确地掌握安全技能。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和媒体的影响,一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崇尚暴力极端行为,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极少数中学生甚至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二、开展中学安全教育的对策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思想,努力加大安全预防力。学校要有“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积极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居安思危,对安全工作不能马虎,坚持常抓不懈;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广大师生狠抓安全预防工作,具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如准备“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停电、触电应急预案、“溺水事故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踩踏事故应急预案”、“流行病应急预案”、“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多种安全应急预案,并要求师生针对不同的安全事故按其准备的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这样,师生通过实际的演习,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各自的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而且能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2、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中学安全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学应该构建开放式安全教育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胆鼓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社区、进监狱、进安全隐患地(水库、交通事故高发区等地)实地学习安全知识。学校还要定期邀请交警、消防官兵、医生、等专业人员进校开展讲座、座谈、实地演练等活动,帮助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有效地掌握安全技能。学校还应通过图片展、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主题班会等多种活动,构建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从而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已有的安全知识内化为长久的安全技能。3、全民参与,共筑安全教育长城。课间、出操、集会、放学以及外出旅游、演出和参加义务劳动时,都要注意安全。学校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具体落实可谓任重道远:它不但涉及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而且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亿万家庭的幸福,仅仅依靠学校单方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它得以正常进行,必须取得党政各机关、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和其他一切力量的长期大力支持。所以,学校安全教育不仅要动员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力量,还要团结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民参与,共同组成统一战线,做到各尽其能,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筑安全教育长城,才能使学校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一个和谐温馨、安定有序的校园,不只是传播知识的殿堂,还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校园安全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它是学校管理的底线,是学校发展中的支点。所以须要采取有效得力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