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刷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贵州省内部使用《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刷200题真题含答案(满分必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A: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B:原、被告均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D: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答案:D2.周某与叶某结婚后,又与柳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周某与柳某的婚姻()。A:效力待定B:有效C:无效D:可撤销答案:C3.孤寡老人胡某生前立下遗嘱,写明在其死后存款归其学生王某所有。胡某死后,王某接受了存款,则王某取得存款的方式是()。A:法定继承B:遗赠C:遗赠抚养协议D:遗嘱继承答案:B4.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如果从泉州出发,到达埃及的航海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洋与海峡是:A: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红海B:南海—孟加拉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阿拉伯海—地中海C:南海—印度洋—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红海—阿拉伯海D: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答案:D5.下列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当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C: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劳动者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D: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当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答案:B6.李某欠张某5万元,双方约定于2012年5月2日李某偿还张某的借款,但2012年6月2日,李某仍未还钱,于是张某向李某表示同意其延期履行债务,此行为在法律上将产生的效果是()。A:诉讼时效的中止B:诉讼时效的延长C:诉讼时效的中断D:改变法定时效期间答案:C7.公民作品的发表权保护期限为()。A:作者终生B: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C:50年D:100年答案:B8.下列情形中,经营者无须承担民事责任的是()。A:某小卖部低价处理临近保质期的牛奶,王某购买后当天饮用就出现了腹泻情况B:某二手家电市场在人口处标明“售出商品,概不负责”,于某从该市场购买的彩电有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未获应允C:某网店以低价出售某高档护肤品牌的试用装,小丽购买后发现是假货D:张某在饭店就餐时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后发现放在餐桌上的手机不见了答案:D9.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诺?()A:移动公司向用户小张发出彩铃业务订购短信邀约,并表示未回复视为承诺,小张未回复B:某超市向伊利公司发出订购牛奶1000箱的要求,蒙牛公司得知后向该超市表示接受其在要约中规定的条件C:某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本公司有新疆贡枣出售,欲购者请速与本公司联系,小王打电话给该公司订购若干D:甲在报纸上刊登附有价目表的广告称:本书店新到新华字典100本,预购者可在一个月内汇款,款到寄书。乙汇款给甲答案:D10.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决定事物的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A:冰和雪都是冷的,火和血液都是热的B:香蕉和木棒都是长的,而球和西瓜都是圆的C:香蕉和西瓜都是水果,而白菜和土豆都是蔬菜D:巧克力和土地都是棕色的,而雪和面粉都是白色的答案:C11.甲供货商与乙公司订立供货合同,规定甲应于2014年12月1日交货,乙公司应于同年12月7日付款。11月底,甲供货商发现乙公司财产状况严重恶化,无支付货款之能力,而且有确切证据,于是提出中止合同,但乙公司不同意。根据合同法原理,有关该案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供货商无权不按合同约定交货,但可以仅先交付部分货物B:甲供货商有权不按合同约定交货,除非乙公司提供了相应担保C:甲供货商无权不按合同约定交货,但可以要求乙公司提供相应的担保D:甲供货商应按合同约定交货,若乙公司不支付货款可追究其违约责任答案:B12.甲与乙结婚五个月后,乙怀孕,甲病故。当时,甲、乙共有财产18000元,甲之父丙提出与乙平分。乙不同意,遂向法院起诉。请问:人民法院对这笔财产权如何处理?()A:乙得6000元,丙得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