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耳穴诊断法(一)耳穴诊断法的概况我国人民应用耳廓诊治疾病的措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数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有关耳与脏腑、经络联络,以及在耳廓针刺放血治疗疾病的论述。后来的历代医学文献中也有简介用针、灸、热熨、按摩、耳道塞药、耳道吹药等措施刺激耳廓以治疗疾病;和用望、触耳廓以诊断疾病的记载。耳廓诊断的措施并一直在民间应用流传。建国几十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医疗及科研人员又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试验研究,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耳针工作者,也对我国这一老式疗法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和研究工作,从而使耳穴疗法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医学认为,耳不单纯是一种孤立的听觉器官,它与人体经络、脏腑有着亲密的联络。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人体手三陽、族三陽经脉,或其支脉、别络等都联络耳部,三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此外,阴跷脉、陽跷脉、陽维脉以及手太陽经筋等,也与耳有联络。耳轮结节:位于耳轮后上方的膨大部分。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对耳轮部: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丫”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与对耳轮下脚三部分构成。对耳轮体: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耳舟:指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对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陷。耳甲部:耳甲: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陷,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构成。耳屏部:耳屏:在外耳门前方呈瓣状的软骨隆起。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上屏尖:耳屏游离缘上面的隆起部。下屏尖:耳屏游离缘下面的隆起部。对耳屏部:对耳屏:位于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软骨隆起。对屏尖:对耳屏游离缘的隆起部。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三)耳穴的分布、作用、特性1、耳穴的分布(1)、耳穴的定义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是耳廓上的某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2)分布规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好象一种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耳穴分布2、耳穴的作用:耳穴的作用与脏腑、经络有亲密关系,重要表目前如下两个方面:(1)反应病症,协助诊断。(2)接受刺激,防治疾病。①对应耳穴的直接治疗作用。②有关耳穴的间接治疗作用。③非特异性治疗作用。三、耳穴的定位、功能、主治原则耳穴定位示意图耳中定位:在耳廓中部,耳轮脚处上。功能:降逆、和胃、利膈、驱风。主治:呃逆、黄疸、消化道病症、皮肤病、小儿遗尿症。耳尖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耳廓上端的耳轮处。功能:清热解毒、养血熄风、镇静。主治:发热、高血压、外耳炎症、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交感定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功能:解痉镇痛。滋阴潜阳。主治:内脏疼痛、心悸、自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门定位:位于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交叉处的稍上方。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清热,并能止咳、平喘。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戒断综合征,咳嗽、哮喘、腹泻。内生殖器定位:三角窝前1/3的下部之凹陷处。功能:扶阳益精、调精和血、调理冲任,温经止痛,健脾益血。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遗精、早泄、阳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皮质下定位:对耳屏内侧面功能:调整大脑皮层兴奋与克制,补髓益脑,止痛安神,是耳针麻醉的主穴之一。主治:智能发育不全、失眠多梦、肾虚耳呜、假性近视、神经衰弱、内脏下垂。脾定位:在耳甲腔的后上部功能:健脾化食、祛湿、化生营血。主治:腹胀、慢性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口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心定位:耳甲腔正凹陷处。功能:宁心安神、调和营血、清热泄火、醒脑开窍。主治:失眠、心悸、癔病、盗汗、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低血压。眼定位: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功能:泻火利湿、清肝明目。主治:急、慢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假性近视、麦粒肿、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屈光不正。(四)耳廓诊断5、耳廓的视诊。用肉眼观测耳穴的变形、变色等阳性反应来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措施。(1)耳廓视诊措施与注意事项(2)压即探压法。就是用探针或毫针柄、火柴棒等物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病对应的耳穴区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或对肉眼观测法所发现的阳性反应点探压。也可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地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当压及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呼痛、躲闪等反应。注意探压时用力要均匀、时间要相等,并应事先告诉患者,仔细体会各点压痛程度,以便互相比较,找出压痛最明显的